最近,有一條“大消息”刷爆網絡,引起不少網友的擔心……
有媒體報道,手機指紋解鎖或存在漏洞,用橘子皮都能解鎖,還能買東西時進行手機支付。
嚇得小新連早飯都沒吃好,趕緊去看了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還好,總共一百多塊錢妥妥地完好無損,不過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指紋識別有沒有被破解的可能?
小新已經為大家問到答案了!
橘子皮真能破解指紋?
近日,有媒體稱,經過簡單處理后,手機指紋識別用橘子皮都能成功破解,并且這種情況不在少數,技術人員對市面上一些主流品牌型號的手機,在沒有提前錄入指紋的情況下,都一一將這些手機用自己的指紋成功解鎖開機。
視頻截圖。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而且橘子皮還可以用來手機支付,網傳視頻顯示,在某支付軟件上用橘子皮成功通過驗證支付了0.1元。
不過對此,有業內人士對中新網表示,指紋識別是手機硬件功能,原則上,硬件被攻破后,所有具有指紋識別的軟件表現都一樣。
據了解,指紋識別是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目前已大規模使用,擁有指紋識別已成為智能手機的標配。其實不光在手機領域,在PC、門禁、安防,甚至辦公考勤上,指紋識別都應用廣泛。
資料圖,人臉識別。趙曉 攝
此外,生物識別還有人臉識別和虹膜識別,而其中,最安全的是虹膜識別,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都存在被破解的先例。例如,在2017的央視315晚會上,僅僅一張照片就騙過了人臉識別。
視頻截圖。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通信行業專家項立剛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指紋識別肯定有被破解的可能,只是做起來比較復雜,至于說用橘子皮解鎖,這個只有經過多次的事實驗證后才能下結論。
針對可用橘子皮解鎖手機指紋識別一事,據媒體報道,目前工信部、質檢總局等相關部門已介入調查。
指紋是如何被破解的?
問題來了,指紋識別是如何被破解的呢?
媒體報道的案例中有兩種情況:
手機被摔后,指紋識別出現裂痕,然后任何人都可以解鎖了
有專家分析,裂痕本身會在傳感器上形成圖案,而貼膜(膠布或指紋貼)上的導電介質,也會形成一定的圖案;而這個圖案是擋在手指前的,指紋傳感器接收到的信息包含了這個圖案,并不完全是機主手指的指紋。
而在進行指紋比對時,只要部分信息相同就能通過驗證。因此只要經過處理,其他人的指紋同樣能夠驗證通過。
另一種情況是,經過簡單處理后,用橘子皮都可以解鎖
這種情況的關鍵在于這個提前“簡單處理”,是指拿膠布或指紋貼等,背面用導電筆涂抹形成圖案,貼到手機指紋驗證的部位,只要機主的指紋觸碰到這塊膠布或者指紋貼,成功解鎖開機幾次后,別人就都可以隨意開機了。
不難發現。這其中有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貼上了指紋貼或類似的膜。專家提示,如果您的指紋觸摸鍵沒有受損或貼指紋貼,就可以正常使用,不必過分擔心。專家還提醒大家,盡量不要使用指紋貼。
至于說用橘子皮解鎖手機指紋,實際上,橘子皮在這里完全是“躺槍”的,經過處理后,用任何東西都能解鎖,你信不信小新用西瓜皮也能解鎖?
真有這么容易被破解嗎?
不過,用戶廣泛使用的指紋識別真有這么容易被破解嗎?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
行業領軍企業相關專家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媒體試驗完全是一種理想化的實驗室模式,現實中基本不存在被破解的可能。
“比如,真要有不法分子作案,首先得偷偷給用戶的手機指紋識別處貼上膜,貼的時候也很考驗技術。而且還得讓用戶發覺不了,等用戶繼續使用一段時間后,不法分子還得再拿到手機才有可能得手。”
“在貼膜時,膜和手機指紋識別處要留一部分空隙或不能完全覆蓋,操作難度大,成本還高,否則很難成功。”上述專家稱。
至于原理,專家稱,因為指紋識別并不是100%匹配指紋圖案,而且指紋模板還是“動態更新”的。
被貼上這種特制的膜后,得經過一定次數的重復識別后,系統才會將膜的圖案更新到手機里。這樣,用橘子皮補充其余的比例,就解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