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隴鎮石南村委會淺沙村是紅色“革命村”。早在大革命至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有古鴻江、古鑒芝、董良史、甘漢洲、鄭章、謝忠等16位忠勇之士投身于革命斗爭,“淺沙戰斗”更是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讓后人銘記。
淺沙村是梅隴鎮石南村委會轄下自然村,早在1923年至1949年,即大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淺沙村是中國共產黨革命斗爭活動的主要地區之一,是敵我雙方的情報站與必爭的戰略基地。
1923年,淺沙村的古鴻江、古鑒芝、董良史、甘漢洲、鄭章、謝忠等一批年輕人投身于彭湃領導的海豐農民運動,并成立了淺沙農會小組,古鴻江任組長。不久各村聯盟在淺沙村成立石沙湖約農會,古鴻江任約農會會長。同年夏收,淺沙農會響應彭湃同志領導的縣農會提出因災減產,至多交租三成的原則,堅決與地主階級展開激烈斗爭;最終淺沙減租斗爭勝利。
1925年春,淺沙村在古鴻江同志的組織下建立起革命東征秘密情報站,古鴻江父親古覃喜同志任情報交通員。
在歷經大革命、抗日戰爭之后,1948年農歷10月18日,解放淺沙戰斗打響。當時國民黨特派鐘超武部隊300多人強駐淺沙村。解放軍吳江同志率領粵贛湘邊縱隊五團在淺沙人民的協助下向敵軍發起進攻。此次戰斗,五團徹底粉碎了敵人的陰謀,在戰斗中我軍有12名同志英勇犧牲,為了紀念烈士,表彰英魂,梅隴區人民政府于1954年12月10日在南山嶺腳修建了淺沙戰斗十二烈士紀念碑(該紀念碑于1992年11月18日遷移并入梅隴公園“革命烈士紀念碑”)。這就是《梅隴鎮志》記載的“淺沙戰斗”革命史跡。
斗轉星移,時至今日,淺沙村現有農會舊址、淺沙戰斗指揮部、古鴻江一門七烈士故居等革命遺址3處。被評為烈士的有16名,這些烈士先后在1925年至1948壯烈犧牲。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時間砥礪信仰,歲月見證初心。淺沙人民的革命豪情在海陸豐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這種滿腔熱血的家國情懷為后人立下了榜樣,革命烈士雖死猶生,他們的精神將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