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汕尾教育
紅海灣經濟開發區田墘街道內湖第一小學 施文君
“風雨潤桃李,黑白畫春秋。誰知鬢上雪,日月漸入無。”汕尾作為廣東省教育強市,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其教育事業蒸蒸日上,越發彰顯蓬勃生機與活力。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教育從古至今都是大事。
我從小就對教師這一職業有著深深的情愫,從小就喜歡扮演小老師,特別是那首歌曲《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深深地吸引了我,并在心里種下了“種子”——長大后,我也要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2013年,剛剛師范畢業的我,懷揣著對教師這份職業的向往與崇敬,過五關斬六將,如愿加入到了汕尾市紅海灣教育事業的隊伍中,成了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我滿懷著激情與期待,成為了一個在偏遠落后的農村小學工作的英語教育者。
我懷揣著一顆熱血澎湃、感恩的心,前往我所分配的學校。咦,一路上山路十八彎。路的兩邊都是繁花綠蔭,生機勃勃,十里花香,沁人心脾。沿途欣賞著這一路的賞心悅目、秀色可餐,我來到了我期待已久的學校。同事們熱情的招待了我,學生們都很熱情圍了上來,一直興奮地嚷著:“老師好!我們終于有英語老師啦!”每一個小朋友就是一顆閃亮的明星,他們是明天的希望,是未來的棟梁。年齡雖小卻毫不遜色,一招一式有模有樣。一顆顆純凈執著的心,這才是這個時代的最稀缺品。望著他們期待熱情的眼神,我深深地有著一股強烈的歸宿感。因了這座城,有了一方人;又因了這方人,守了這座城。心在城中,方知為何。
我,愛這小村莊的清晨,愛她和煦的暖陽,愛她美麗的繁花,愛她輕拂的晚風;愛她的山清水秀,還有她清幽的山野和每一朵拍打礁石的浪花。上下班的時候,路上的學生絡繹不絕,就像趕集一樣,只是大家都背著書包,并熱切地招手與我問好。每當走近校園,那朗朗讀書聲總是在美麗的校園回蕩,青春的氣息在這朗朗讀書聲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美中不足的是,我發現農村偏遠地區的學生精力分散,學習一點也不主動。一方面是家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夠。另一方面家庭生活的影響(父母離異),很多是留守兒童,父母、家人關愛不夠,思想波動大,不想學習。還有的是智力問題,方法不當。個別學生,因先天或后天智商差,學生感到相當吃力。
宋代文學者家頤曾說過:人生至樂無如讀書;至要無如教子。“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深深地知道,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我不斷地研究教材,努力向資深的同行們學習,查漏補缺,取長補短;我不斷深入了解學生,關愛他們日常,與學生亦師亦友。“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材施教。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困難,督促他們學習。課前、課后,讓優秀生輔導幫助后進生,鼓勵他們努力學習,做好表率,這樣他們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也會日益高漲。有進步的一定進行表揚,促使他們更加團結互相。通過這種“生教生”的方式,既可以在學生中間掀起“比、學、趕、幫、超”的熱潮,又可以減輕教師的壓力,更能讓各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最大程度地開發。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又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何樂而不為?讓每個孩子學有優教,既是我們教育者的心愿,也是家長們的普遍愿望。 農村英語教育教學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苦的過程,有待于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繼續努力探究。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轉眼,我已在農村小學教學生涯中走過了5個年頭。這些年來,我見證了紅海灣教育的變化與蒸蒸日上。中小學教師隊伍的面貌煥然一新。不管是知識層面上,還是信息技術掌握的程度上,都有著翻天覆地的改變與完善。沒課的時候,大家都在辦公室,或備課或交流教研工作或學習先進的現代化信息技術。學校的學習、教研氛圍、人文素養也越來越濃厚。教育管理越發現代化,教育信息化日與俱增,教學模式多樣化。汕尾市紅海灣開發區教育發展呈現良好態勢, 并于2018年年底榮獲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的榮譽稱號!
汕尾教育事業蒸蒸日上。這不僅和國家經濟的發展有關,也和各政府機關、學校、各社會團體、賢達的共同努力分不開。汕尾市的領導和同胞們一起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努力工作,把“善美之城”變成今天這繁華美麗的樣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面向未來 ,感恩前行,踐行責任。感謝紅海灣給了我一個發展的機會。我們作為一名教育者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開拓進取;相信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紅海灣的教育會更加美好!汕尾教育的明天一定更加燦爛!
我愛紅海灣,我愛汕尾,我愛汕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