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教學初心,牢記育人使命
題記: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鞭策我們,在教育現代化的機遇與挑戰面前,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唯低礪方能前行,奮楫方能爭先。
2006年9月,大學畢業的我來到了我縣北部的山村學校任教。在鄉村小學的幾年里,我第一次站上三尺講臺,第一次家訪,第一次和留守兒童“親密接觸”……所有的第一次都讓我這一個剛出來教書的年輕人感受到生活的艱辛和不易,體會到了幸福生活原來是那么可貴,教好這些孩子是一件多么義不容辭的事!漸漸地,我愛上了教師這份職業,愛上我所面對的孩子們。他們的每一張笑臉都是那么天真可愛,每一點進步都令我興奮不已。我深知,我已經打心里愛上教書這份工作了。
2011年學校合并調入中心小學以來,我在工作上更是絲毫不敢怠慢,而是越干越有勁,越干越有興趣。我主動與科任老師聯系,通過各種渠道摸清班底、學情。在掌握情況后,我沿用之前的教育模式,利用班會時間或第二課堂時間開設《弟子規》教程,普及學生傳統文化知識,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讓他們達到 “三好”標準。而在德育方面,通過《弟子規》的故事講述,名人啟示等對學生進行詳細的教導。讓學生做到知禮、懂禮、行禮;知行、善行、篤行,在細節上提高修行,完善人格,進一步規范了學生的文明善行,學生舉止自然得體,落落大方,既文明又規范。在日常生活學習方面,以極大地耐心和愛心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學校生活。在三年級時,我注重知識指導,不僅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還要告訴他們如何獲得這些答案,引導他們去觀察、去探索。而到了四年級,則更側重于心靈的輔導。
在繼續做好知識上的輔導的同時,我還留心觀察每個學生的改變,以朋友的身份與他們談心,切忌訓斥,挖苦。
教學研究方面,我專心鉆研教材,學習專業著作,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計劃,上好每一節課。改掉了以前那種“滿堂灌”的教學手段,真正做到以學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課堂教學。課堂上,我時常有意識設疑讓學生踴躍回答,讓學生動手操作、引導、啟發他們積極思考、總結,自己解決問題。開展“朝陽讀書”活動,經常帶他們參加習作實踐,并將優秀習作投給報刊雜志,學生作品時常在《汕尾日報》《海豐文學》《海豐教育》《衛城文苑》及文學網發表,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和文字表達能力。而最讓我自豪的是能夠主編我校《三朵花》校刊,讓我鎮師生多了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鼓勵他們熱愛生活快樂寫作,希望有更多的老師和同學將更多更美的文章和書畫作品投過來,它將是我們精彩的校園文化生活的美好見證。我們必將沿著先賢的印跡繼續堅定地走下去,讓我們一路同行,一路歡歌,綻放真善美的花朵!
幾年來,我積極參與學校的教研活動,主動承擔教研業務,譬如主持微型課題和撰寫教育教學論文,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公需課和培訓,擠出時間函授本科課程,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教育的路上,我獲得不少榮譽,而獲得2016年廣東省教育廳舉辦的“甘守三尺講臺,爭做‘四有’教師”師德征文比賽第三等獎則是我最看重的,因為這是對一個普通教師的最大的肯定。我還堅持在課余時間進行文學創作,同時也帶動孩子們走近生活,細心觀察,用心體會,嘗試寫作,個人詩文常見于各類報刊雜志。
期間我于2009年教師節前夕創作的小詩——《一個美麗的夢》更是改編為我們中心小學的校歌,深受學生喜愛。“這首小詩寫的不錯。詩句流暢,熱情洋溢,對生活、對未來充滿熱愛,充滿憧憬!對生活和對孩子充滿熱愛的人,他的詩就充滿陽光,充滿希望,充滿理想!”故鄉一文學前輩如此評價。這是前輩給晚輩的鼓勵,我深感榮幸。我將它編成歌曲,教與孩子們,當聽到孩子們那天真、稚嫩而富有朝氣的歌聲時,心中一種莫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我也要把這首小詩送給所有的孩子們,愿他們都擁有一個美麗的夢,并匯成一個偉大的中國夢。我相信,總有一天這個夢一定會實現,到那時,我們祖國將因此而更美好!
去年三月,在參加“縣優秀通訊員”表彰大會時,縣常委、宣傳部長余德聰在會上強調:“我們縣各機關單位的通訊員一定要牢記‘五個手指’,那就大拇指,黨性強;食指,多動筆,多寫多投;中指,深入基層,挖掘第一手材料;無名指,默默無聞,甘于奉獻;小指堅持自己的底線,講原則,講紀律。”余常委的比喻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卻振聾發聵,余常委的這番話深深鐫刻在的我心上,更進一步堅定了教書育人的信念。作為一名教師,我知道這“五個手指”的分量,亦深知余常委話語背后的良苦用心。
我一直堅信,素質教育不僅是一種教育理想,更是一種教育實踐。它只有在教育教學的點點滴滴中生成,發光。我始終認為,教書不止是一門職業,更是我為之終身奮斗的事業。我更清楚,中國夢其實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因此,我將時時刻刻把個人價值的實現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聯系在一起!不空談,講實干,以實心實意的動機和認認真真的態度,用切切實實的方法,埋頭苦干的工作,扎扎實實地完成好本職工作。以“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作為自己的立德之衷,以“自閉桃源稱太古,欲樹大木柱長天”作為自己的立教之本。老師,無論是擁有什么樣的教育思路,他們也都有一個純粹的目的,那就是教書育人,能夠讓自己培育的學生在這片土凈上鍛煉成才。
以初心做初心,深刻領會總書記對廣東發展寄予的殷切期望,牢記總書記提出的“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的關系和科學論斷,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而我們教師就是未來人才的培育者,我們務必要比任何一個歷史時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肩上的使命,務必要比任何歷史時期更為加倍地投入教育教學之中。這是新時代賦以我們人民教師的光榮使命,我們理應以更為飽滿的精神去迎接它的到來。
“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創造相出來。”總書記的話語撥動著億萬華夏兒女的心弦。作為一名教師,我的心中也有一個美麗的“教師夢”,它和“二個一百年”緊密相連,我將一如既往的在教書育人的路上,一路初心閃耀,一路登高望遠,一路砥礪前行,一路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