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由省社科聯、省委黨史研究室、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等單位聯合舉辦的“革命歷史大講堂——社科專家話汕尾紅色文化名片”活動在我市舉行。本次活動對我市紅宮紅場、彭湃、周恩來金廂脫險等20張紅色文化名片進行推介,盤點、提煉、強化汕尾紅色文化名片,激發汕尾紅色文化活力。
活動開始前,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石奇珠會見了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王曉以及社科專家一行,聽取專家關于如何挖掘、擦亮紅色文化名片等意見和建議。市領導陳少榮、李慶新、余錫群、曾曉佳、黎明等參加會見座談。
“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系列活動啟動
本次活動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為主題,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奮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具體舉措,是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革命精神的汕尾行動。在各縣(市、區)和各有關部門推薦名片基礎上,市委宣傳部、市委組織部、市委黨史研究室、市社科聯組織專家充分研討,初選入圍名片30張,經征求省社科聯、省委黨史研究室和相關部門意見后,組織專家復選入圍名片20張。入選的20張汕尾紅色文化名片涵蓋英模賢達類、事跡事件類、遺跡遺址類、旅游資源類、文化藝術類五大類,分別是:紅宮紅場,彭湃,周恩來金廂脫險,海豐縣總農會,紅二師碣石作戰指揮部,紅四師在埔仔峒,紅四十九團在黃羌,激石溪革命先烈紀念園,營救文化名人何香凝、柳亞子,銅鑼寨,田墘紅樓,江南青年公學,海陸豐革命歌謠,黃旭華,彭士祿,張威紀念亭,紅色文化村,鄭振芬一門“五英烈”,歸國抗日南僑機工張光旺,江南地委在赤石。
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王曉在會上講話
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陳春華在會上講話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曾曉佳在會上講話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曾曉佳在致辭時指出,汕尾海陸豐是全國農民運動的發源地、全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的誕生地、全國十三塊紅色根據地之一。目前,我市正全力挖掘紅色文化資源,今年普查出來的革命遺址達613處、紅色村873個,汕尾也成為全省革命遺址數量最多的地級市。她希望通過本次推介活動,進一步擦亮海陸豐紅色革命老區紅色招牌,為全面宣傳弘揚紅色革命文化打下厚實的基礎。
彭湃烈士的孫女彭伊娜講述紅色故事
革命烈士彭湃的孫女彭伊娜出席了本次活動,并作《信仰的魅力》演講,給大家講述了彭湃參與革命的紅色故事。活動現場,省、市有關專家對20張汕尾文化名片進行推介,為擦亮紅色文化名片提出對策和建議。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宏偉、副市長余紅、市政協副主席劉小靜出席本次活動。
省、市領導與市直、縣(市、區)代表180多人出席會議
省、市黨史專家現場話汕尾紅色文化名片
與會省、市領導與專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