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上午,汕尾日報社和陸河縣委宣傳部組織30多名作家前往陸河縣新田鎮湖坑村、激石溪村,河口鎮北中村、謝非故居等地開展文化之旅,旨在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
當天上午,作家們首先來到新田鎮湖坑村,參觀了新田革命斗爭史博物館。該館利用高科技,聲、電兼備地介紹了1923年春,彭湃的親密戰友,海豐縣農會副會長楊其珊、范照南等早期革命領導人領導和發動吉溪人民開展土地革命斗爭,并于當年3月間在吉溪黃泥潭(現屬湖坑村)成立農會,1925年5月及10月,先后支援周恩來帶領的東征軍作戰攻打新田、河田和水唇黃塘羅黨庵部隊;1927年4月至11月,農會積極響應,參加海陸豐三次武裝起義,以及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新田鎮紅色革命。作家們紛紛為該館采用高科技傳承紅色文化點贊。接著,作家們前往新田鎮激石溪村,瞻仰了激石溪烈士陵園。
下午,作家們來到河口鎮北中村。該村在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先后有20多名革命同志壯烈犧牲,其中位于北中村最北端的宜笏自然村(原名黃坭笏村,共10多名烈士)貢獻最大。1925年5月河口區農會成立,北中村農會也于當年同時成立,村內大部分自然村積極響應號召成立農會,群眾投身農民運動,如宜笏農會、衣屋農會、下肖農會、后徑農會、田面農會等等,北中村農會會員30多人,其中宜笏農會會員有10多人。
隨后,作家們來到河口鎮對門村,瞻仰了謝非故居。故居坐落在四周群山環繞、青山綠水的農家村落中,是一座典型的客家磚木結構老屋。故居坐西向東,200余平方米,其中祖屋二房一廳建于百年前。1996年重修新添一個客廳和書房,書房現有謝非同志生前閱覽過的圖書5000余冊。故居里面擺設簡單、大方,體現了謝非同志一生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
汕尾日報記者:沈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