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日,中宣部、財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發布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確定了15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其中,汕尾市城區、海豐縣、陸河縣、陸豐市4個縣(市、區)被列入海陸豐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
革命遺址數量躍居全省第一
? ?汕尾海陸豐革命根據地,是全國13塊紅色革命根據地之一,是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時期廣東進行革命斗爭的重要舞臺,以彭湃同志為代表的革命先輩在此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紅色史料和革命遺址。
? ?近年來,汕尾全面整理紅色家底,對全市革命遺址和紅色史料進行“拉網式”普查,搶救性挖掘保護革命遺址和紅色史料,共審核13000多份基礎性資料,形成紅色歷史及革命遺址資料5800多份,編印了《汕尾市革命遺址圖冊》。革命遺址數由原來的100多處增加至617處,數量躍居全省首位。
全省第一部紅色資源保護地方性法規制定出臺
? ?為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弘揚海陸豐革命精神,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汕尾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制定出臺了廣東省第一部紅色資源保護地方性法規《汕尾市革命老區紅色資源保護條例》。從立法的高度規范并推動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等相關工作。該條例2018年9月10日經汕尾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2018年9月30日經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批準,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
打造全國第一條紅色文化街
? ?汕尾是一座蘊藏著珍貴紅色資源和豐厚革命文化積淀的城市,也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擁有9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去年以來,紅色題材白字戲《革命母親周鳳》、西秦戲《龍舌怒火》、皮影戲《碧海丹心》等文藝精品頻出,紅色基因與文藝創作的相互碰撞,為汕尾紅色文化的傳承注入了新活力。
? ?值得一提的是,汕尾還依托海豐縣紅宮紅場舊址,打造了全國第一條紅色文化街。整條文化街以紅色為鮮明底色,與彭湃烈士設計的紅場大門相互呼應、融為一體,形成經典的紅色景區。去年國慶期間,紅宮紅場、彭湃故居客流量超過15萬人次、“紅色文化街”客流量達30萬人次,形成了紅色文化和旅游經濟的最大公約數。
? ?目前,汕尾市已有9個紅色革命遺址保護利用項目獲省評審通過,獲得了扶持資金4千多萬元。接下來,汕尾將大力推進重點項目,按照“搶救一批、保護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思路,不斷加強紅色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