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海豐縣檔案館翻印的《紀念海陸豐蘇維埃三十周年專刊》再次與讀者見面。這是一份彌足珍貴的歷史資料,據介紹目前縣檔案館館藏原件僅一本。1957年舉辦的紀念海陸豐蘇維埃三十周年,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舉行的規模大、影響廣的盛會。由于距離1927年蘇維埃政權成立時間相對接近,許多參加過海陸豐農民運動的老領導老前輩還健在,故搜集的革命文物和歷史資料都比較翔實全面,對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和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以及對中國革命的影響的一些提法和評價也是較為準確和客觀的,對研究海陸豐蘇維埃革命史具有較高的價值。如作為創建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之一,時任中央候補委員、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當時廣東省委設有第一書記)、廣東省副省長古大存全程指導這次會議的籌備工作,并高度評價了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歷史地位和歷史貢獻。他把海陸豐稱作“紅色首都”,“海陸豐農民運動是我國第一次大革命時期最早發起的農民運動”。
古大存在粵東區革命老根據地代表會議上就開宗明義講:“代表們,同志們!正當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光輝勝利的時候,我們從11月19日至21日齊集在這個30年前的紅色首都,熱烈地紀念海陸豐蘇維埃三十周年,意義非常重大的。”他還說“我們記得,30年前在中國共產黨東江特委和彭湃同志領導下成立海陸豐蘇維埃的時候,粵東各縣人民都派遣了代表團來到這里,表示熱烈的祝賀;代表團回去之后,把海陸豐人民高漲的革命情緒和蘇維埃的政策方針,生氣勃勃的氣象都做了傳達,大大的鼓舞了粵東人民斗爭的意志和信心,他們把海陸豐蘇維埃當作一座燈塔。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廣大的東江、韓江地區,進一步掀起了以建立蘇維埃、實行土地革命為內容的轟轟烈烈的農民斗爭,有19個縣都相繼建立了蘇維埃政權……。”這些都說明海陸豐一直是整個東江和韓江流域革命的中心。

與此同時,古大存在《南方日報》發表《紀念海陸豐蘇維埃三十周年》的文章中說:“雖然,海陸豐蘇維埃最后在強大的敵人挾者陸、海軍優勢的進攻下受了挫折,但是海陸豐人民的革命斗爭并沒有停息下來,彭湃同志等播下的革命種子,在粵東地區遍地開花。惠、潮、梅屬各縣到處紅旗飄揚,建立了許多大小不等的革命根據地,并先后在豐順、五華邊的八鄉山區,潮、普、惠邊的大南山區建立了蘇維埃政府,舉行了19個縣的東江蘇維埃代表大會,成立了東江19個縣的蘇維埃政府。革命武裝力量,擴大到5個團,成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革命斗爭蓬勃發展,給統治粵東的敵人以沉重的打擊,牽制了他們的力量,直接和間接地支持了中央蘇區的反“圍剿”斗爭,中央紅軍北上抗日后,敵人以更大的兵力向東江進攻,革命的人民仍然頑強地堅持斗爭。”
這些提法對進一步研究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歷史意義、涉及的地域面積、存在時間、武裝力量的發展等都具有指導性作用,比如,從地域講,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面積不單單指海陸豐兩縣(汕尾市),而是應該延伸和涵蓋整個東江、韓江流域的19個縣,也就是現在的汕尾、惠州、河源、梅州、揭陽、汕頭等地級市的大部分地區;海陸豐蘇維埃和革命根據地存在的時間也不是在1928年春隨著蘇維埃政權的失敗而消失的,而是一直堅持和延續到抗日戰爭爆發;武裝力量的發展也從1925年400多人槍的農民自衛軍,到1927年5月1日海陸豐第一次武裝起義后組建的惠潮梅農工救黨軍2200多人,再到1927年秋和1928年初改編的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第四師2500多人和數以十萬計的農民赤衛隊,再到1930年的東江工農紅軍46團、47團、48團、49團、50團,后又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總兵力達3000人,軍長為古大存,海豐籍的顏漢章曾任政治委員。這個過程與彭湃同志的武裝斗爭思想都是一脈相承的。
這次大會還把海陸豐農民運動和蘇維埃政權贊譽為“偉大的旗幟”、“偉大的革命力量”、“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小莫斯科”、“革命的圣地”、“革命的發祥地”、“蘇維埃的先聲”、“中國第一個蘇維埃”。如原蘇聯駐廣州領事館的頌詞:“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紀念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成立三十周年……”,中共惠陽地委的頌詞是“你是中國的第一個蘇維埃,你是勞動人民的革命旗幟.……”。大會還提到1927年命名的馬克思路、列寧路、盧森堡路、李卜克內西路等海豐縣城的主要街道。這次大會如此高規格頌揚海陸豐農民運動和蘇維埃的歷史貢獻及歷史意義,在新中國成立后尚屬首次,為我們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提供歷史的依據和佐證。
1957年12月編印的《紀念海陸豐蘇維埃三十周年專刊(1927-1957)》,共112頁。其中,目錄、文字77頁,內容包括“粵東區革命老根據地代表會議”和“紀念海陸豐蘇維埃三十周年大會”的文字圖片史料。粵東區革命老根據地代表會議材料內容有:時任海豐縣委第一書記姜綏之所作的開幕詞,古大存在粵東區革命老根據地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時任海豐縣縣長繆振業在代表會議上的講話,陸豐縣中小學教工、共青團代表的發言,還有翟振岳、林清佐、黃卓如、吳定江等同志的講話或發言,時任惠陽地委書記陳冷所作的閉幕詞。紀念海陸豐蘇維埃三十周年大會的內容有:古大存在紀念大會上的講話,時任蘇聯駐廣州領事館領事鄂洛夫在紀念大會上的講話、彭湃烈士母親周鳳在紀念大會上的講話,時任惠陽地委書記陳冷的致詞,還有姜綏之、何濬、任之猶、江水、程春耕等同志的講話或致詞。圖片32頁,圖片史料內容有:粵東區革命老根據地代表會議、紀念海陸豐蘇維埃三十周年大會照片,蘇聯駐廣州領事館領事鄂洛夫與彭湃母親周鳳、古大存合影照片,古大存為紅宮開幕剪彩和彭湃中學落成剪彩照片。紀念大會收到的賀電,有當時的中央內務部、中央革命博物館籌備處、鄭重同志賀電,給紀念大會的頌詞單位和團體有32個,有蘇聯駐廣州領事館、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委員會、中共惠陽地委、惠陽專員公署、汕頭專區代表團、香港海陸豐同胞等。革命文物有:海陸豐蘇維埃代表會議照片,彭湃、鄭志云等15位烈士照片、烈士史略,有黨旗、農會會旗、農會印、赤衛隊印。革命文獻照片:有1927年11月6日海豐縣臨時革命政府布告,1927年12月1日海豐人民在紅場舉行慶祝海豐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照片,彭湃就義前寫給黨中央的報告、寫給周恩來的信。革命故跡有:紅場、紅宮、蘇維埃政府舊址、社會主義研究社、得趣書室、農民運動講習所。有紀念大會主席團名單、粵東區革命老根據地代表會議代表名單、紀念大會宣傳提綱、口號、籌備委員會成員名單、活動概要、日志、海陸豐蘇維埃大事記等。

為了更好地保存歷史資料,助力海陸豐蘇維埃革命歷史的研究,海豐縣檔案館對該紀念專刊的封面、目錄、文字、圖片等原件進行掃描,掃描件共112頁,作為電子版備份。同時,通過掃描的電子版原樣翻印。
?
?
?來源:海豐廣播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