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鏡兵
2020年10月18日,星期日,晴。
今天,秋高氣爽,萬里無云,正是出游的最好時機。筆者約上李勞工孫子李向陽同志,一起來到了東涌鎮銅鑼寨。
據史料記載,銅鑼寨是明清時期形成的古村落,因其形似銅鑼,又坐落在石鼓山而得名。銅鑼寨是汕尾市十大紅色名片之一,因此,每年到此地尋找紅色故事,追尋革命者足跡之士絡繹不絕,筆者也是慕名而來。
走進銅鑼寨,寨門前的一塊塊牌匾告訴人們,該村莊1956年被定為紅色革命根據地;2017年被省定為精準扶貧相對貧困村;2018年被定為汕尾市二十張紅色文化名片之一。
據海陸豐婦女運動“七顆明星”之一的蘇蕙(又名莊啟芳)回憶,彭湃從日本回到海豐后,多次到第七區(現東涌鎮的一部分和田墘、捷勝、遮浪一帶)宣傳革命。
銅鑼寨是水陸交通必經之地,當年還沒有汕遮公路,從海城到達第七區一帶,走山路一般都從銅鑼寨繞道建茶、步美、龍溪才可進入田墘、捷勝、遮浪等地;水路也要在這一帶乘船,到達龍溪港尾,才從陸路進入田墘、捷勝、遮浪一帶。彭湃曾多次進入銅鑼寨休息,宣傳革命道理,發動彭鏗(海陸豐婦女運動“七顆明星”之一)到縣城讀書。
1923年,隨著海陸豐農民運動的不斷發展,5月,縣農會副會長楊其珊在銅鑼寨人唐招的引領下,來到了銅鑼寨。楊其珊住在唐氏祠堂,宣傳農運,發動農民加入農會。不會,銅鑼寨成立了農會組織,唐大和、唐招、唐滿、唐鵬和王潮州、潭佐、黃佛深、唐木、彭鏗等十多位進步青年首先加入了農會組織。農會成立后,立即帶領村民開展了減租減息,解決會員生活困難,調解民事糾紛等工作。
1927年11月21日,海豐蘇維埃政府成立后,銅鑼寨農會積極配合區蘇維埃政府打土豪、分田地,當年,中共海豐第七區團委書記楊鐵如(又名楊魯)就是領導銅鑼村民開展農民運動,組織農民抓地主的領導人之一。
1930年10月,紅軍四十九團部分官兵,在團長彭桂、政委黃強的帶領下來到了銅鑼寨。銅鑼寨村民擁軍愛軍,家家戶戶慰勞紅軍,為紅軍縫補軍服,送糧食或草藥給紅軍戰士,并主動配合紅軍到村外放哨。經銅鑼寨休整后的紅軍四十九團官兵,個個精神抖擻,從銅鑼寨經大化古道上陸豐、紫金一帶征戰。
烽火連天的抗日戰爭時期,銅鑼寨的英雄兒女,堅持黨的領導,積極投身抗日救亡的偉大洪流之中。1939年7月,共產黨員唐大和依照組織的安排,擔任洪流鄉偽保長一職,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秘密為海陸豐中心縣委籌糧籌款、搜集情報、刺探敵情,為我黨開展抗日工作出了極大的貢獻。1940年中旬,曾生抗日游擊隊東移海陸豐之時,來到銅鑼寨隱蔽,唐大和按海陸豐中心縣委的指示,積極為游擊隊籌款并安排好部隊隱蔽之處。為了給游擊隊及時補充給養,唐大和把自己家的大房子的木頭都拆下來變賣。1944年5月,中共海豐縣第四區區委書記許昌熾同志來到銅鑼寨,唐木等人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們與“白皮紅心”的唐大和聯手,共同為黨的抗日事業奮斗,不斷給我黨提供糧食與情報,為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抗戰勝利后,國民黨挑起內戰,銅鑼寨人民緊跟黨的步伐,堅決與國民黨反動派斗爭到底。1947年10月,藍訓才、黃平、黃友帶領海陸豐人民自衛隊在銅鑼寨召開七區工作會議,村民主動承擔起安排住宿、站崗放哨的任務。1948年2月初,海陸豐人民自衛隊“天雷隊”從唐大和那里得到情報,有一支偽裝成人民自衛隊的土匪竄至銅鑼寨?!疤炖钻牎标犻L江國新帶隊圍剿土匪,收繳長槍十八支,責令土匪悔過自新,并解散土匪隊伍,發給他們路費,遣其各自歸家。1949年3月,中共海豐縣海南區總支委黃平等,在銅鑼寨村唐氏宗祠內召開了東品鄉人民政府成立大會。5月30日,田墘陳耀華聯防隊糾合縣政警隊共40多人,乘船至東涌流口村搶掠,粵贛湘邊縱隊一支隊五團團長黃友,帶領一營和民運隊合打攻打敵人。銅鑼寨村的唐大和、唐木等同志參加了本次戰斗。此戰繳長槍42支,駁殼槍2支。除縣政警隊棄槍乘船逃跑外,擊斃敵人14名,抓獲全部聯防隊員13人。
在革命戰爭時期,銅鑼寨曾被敵人多次燒殺搶掠,前后有20多人為革命付出了寶貴的生命。解放后,被追認為烈士的有彭鏗、王潮州、蘇潭佐、蔡陸四位同志。
走出銅鑼寨,駐足正在施工的紅色長廊前,迎著清涼的秋風,筆者思緒萬千。海邊、深山,到處都留下了革命者動人的故事,這些無可復制的紅色資源,不正是教育我們下一代最好的教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