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八一"槍聲
?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前敵委員會和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的北伐部隊,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
? ?二、揮師南下
? ?8月3日至6日,起義軍先后撤離南昌,取道臨川南下,計劃先取東江,充實力量,再取廣州,重建廣東國民革命根據地。
?
? ?三、三河壩分兵
? ?9月18日,起義部隊進抵廣東大埔縣城。9月20日,前委根據形勢發展做出分兵部署:周恩來、賀龍等率領主力向潮州、汕頭進發;第九軍副軍長朱德率領第11軍25師和第9軍教導團共約3000多人,據守三河壩,掩護主力南下。該部后來輾轉至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
?
? ?四、二次分兵
? ?9月23日、24日起義軍分別占領潮州、汕頭,兩廣軍閥李濟深、黃紹竑調集重兵,從四面八方向潮、汕壓來,局勢十分嚴重。前委決定再次分兵,以第二十軍第三師率兩個團和政治保衛處警衛團留守潮汕,賀龍、葉挺、劉伯承、彭湃等率第二十軍第一、二和十一軍第二十四師西進,經揭陽,迎擊敵軍,擬出興寧、五華,攻取惠州。
?
? ?五、激戰湯坑
? ?9月28日,起義部隊進入廣東,激戰大埔三河壩,掃蕩留隍殘敵,直取潮安城,轉戰揭陽,并向湯坑進發,在湯南附近的汾水與敵人相遇,展開激戰。因受薛岳、陳濟棠二師主力阻擊,且彈藥不足,經兩晝夜的鏖戰,部隊傷亡過半。
?
? ?六、流沙會議
? ?10月3日下午,前委書記周恩來在流沙天主教堂主持召開起義軍領導人最后決策會議。會議決定:武裝人員盡可能收集整頓,向海陸豐撤退,今后作長期的革命斗爭;非戰斗人員愿留的留,不愿留的就分散,分別向海口撤退,再分頭赴香港或上海。
?
? ?七、激戰蓮花山
? ?10月3日午后3時,敵陳泰運團在普寧果隴村大地主莊大泉的武裝保安隊的帶引下,搶占了鐘潭村后的蓮花山。敵我雙方在蓮花山下激戰,戰至晚,我軍傷亡慘重。二十四師各團、營、連多失聯絡,只得分別撤出戰斗。
? ?八、挺進海陸豐
? ?蓮花山之役受挫時,第十一軍二十四師七十團團長董朗,率部從左方撤出,向海陸豐方向挺進。前進中與董正榮部會合,同時陸續收集了其他一些零散的武裝隊伍,共約1200余人,于10月5日晚宿營在陸豐甲子鎮。前委、革委的部分領導人葉挺、李立三、惲代英、劉伯承、林伯渠、吳玉章、賀龍、彭湃、譚平山和張國燾亦先后到達這里。
?
? ?九、激石溪休整
? ?10月7日,董朗、董正榮帶領的起義軍隊伍行軍至陸豐博美鎮乾溪鄉,與海豐農軍領導人鄭志云等人接上了關系,旋即在該鄉孫闊嘴等的向導下,經陸豐附城、大安、新田,抵農軍駐地激石溪,在激石溪得到了休整。
?
? ?十、朝面山改編
? ?10月9,起義軍從陸豐激石溪出發,來到了海陸豐縣委、東江革委的所在地朝面山休整,并在朝面山進行第一次改編,東江特委和東江革命委員會,把這支部隊的原來的番號去掉,改稱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大隊"。不久,南方局把該部隊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二師(簡稱"紅二師"),下轄第四團。12月,從海陸豐工農革命軍團隊中抽調520人,組成第五團,全師1800多人,正式成立師部。師長董朗,黨代表顏昌頤,參謀長王備,一營長劉立道,二營營長張寶光。
?
? ?十一、金廂渡海
? ?正在陸豐金廂養病并等待渡海往香港的周恩來聽說起義部隊已經與東江特委取得聯系的消息后說:"這就很好了。革命軍隊和革命群眾相結合,南昌起義的革命火焰,又在海陸豐猛烈地燃燒起來。"不久周恩來病情好轉,在金廂地下黨的協助下,渡海往香港,輾轉回到上海。
? ?十二、攻打南嶺
? ?10月17日,紅二師在劉琴西、鐘一強帶領下前往南嶺,攻打南嶺地主武裝。紅二師在當地農民的配合下,地主武裝不敵,縮進炮樓頑抗。由于我軍沒有攻打炮樓的重武器,屢攻不下,只得撤向紫金炮子。部隊在炮子休息一天,20日回到與朝面山毗鄰的中峒鄉。
? ?十三、保衛黃羌
? ?黃羌是海豐工農革命軍團隊及紅二師第四團部分戰士的駐地,距離敵人所駐扎的公平墟僅有20多公里。敵人受到威脅,坐臥不安,乃于10月21日先向農民示威,派正規軍一部伙同保安隊進攻黃羌。工農軍團隊部集合數百武裝,紅二師第四團派一個排配合,先讓敵人進來,然后四處出擊,個個非常勇敢,把敵人打得嗚呼哀哉,狼狽不堪,敗退公平墟。這一仗斃傷敵軍20余人,隨有乘勝追擊,攻占西坑鄉。
? ?十四、火燒庵前
? ?10月30日,紅二師四團一營,和公平區農軍聯合出擊,進入西坑庵前寨,捕殺反動地主數十人,焚燒其房數十間,隨又進駐公平,原駐扎在公平的保安隊已于前一天遁逃。由此,海陸豐第三次起義拉開序幕。
?
? ?十五、第三次起義
? ?10月30日晚,四面楚歌、惶恐不安的張學順團棄城遁逃,11月1日,紅二師第四團第一營與工農革命軍海豐團隊長驅直入,進占海豐縣城。5日,陸豐縣城在紅二師四團二營及工農革命軍陸豐團隊的攻擊下,又回到人民懷抱。海陸豐第三次武裝起義取得勝利。
? ?十六、遷駐縣城
? ?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后,海陸豐縣委、二師特委、東江革委等機關及紅二師師部,從農村遷入海豐縣城辦公。海豐、陸豐兩縣的臨時革命政府及群眾團體亦遷入縣城,接管國民黨的縣政府,維護社會秩序,并進行籌備舉行紀念十月革命,籌備召開工農兵蘇維埃代表大會,及肅清境內反革命武裝、籌款、征糧、募兵等。
? ?十七、紀念蘇俄十月革命
? ?11月7日,海陸豐兩縣分別舉行了隆重紀念蘇俄十月革命大會。海豐縣的紀念會的會場一切裝飾都用紅色,一切旗幟都用國際旗,紅二師四團派出軍樂隊參加紀念大會。紅二師四團二營全體官兵參加了陸豐縣舉行的紀念活動。
? ?十八、攻擊碣石
? ?11月8日,紅二師四團在淬立鄉協同農軍圍捕地主劣紳后,奉命開赴碣石,于下午趕到碣石城郊。11日清晨,與農軍分頭發起對敵猛攻。戰斗由晝至夜,連克玄武山、龍船、鼓石等處。12日,紅二師四團集中兵力,猛撲望海樓,望海樓防線一破,全線動搖,各地主民團、保安隊全部入城固守,碣石城外等處全部被我軍占領。接著,紅二師四團奉命撤回海豐休整,圍困碣石城任務由陸豐農軍負責。
? ?十九、列席工農兵代表大會
? ?紅二師官兵從碣石回師海豐后,全體官兵列席了海豐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紅二師師長董朗在開幕式上發言。
? ?二十、助攻捷勝
? ?11月18日,海豐工農兵代表大會正式召開,大會通過了派出軍隊前往捷勝的提案,決定由董朗、黃雍帶紅二師部分官兵前往助戰。19日早上6時,紅二師在農軍的配合下,向捷勝城發起了三面攻擊。紅二師負責攻北門,經過兩小時激戰,紅二師率先突破北門,捷勝城宣告攻破。
? ?二十一、十里長道迎君歸
? ?11月20日,紅二師從捷勝凱旋時,彭湃親率參加工農兵代表大會的代表和工人、農民近萬人,來到離縣城近十里的謝道山迎接紅二師官兵的勝利歸來。
? ?二十二、見證海豐蘇維政權的成立
? ?11月21日,海豐縣工農兵代表大會通過選舉,產生了蘇維埃政府委員和裁判委員。當晚,代表大會舉行閉幕式,宣告海豐縣蘇維埃政府成立,紅二師黨代表顏昌頤在會上發言。
? ?二十三、克復河口
? ?12月13日,根據東江特委的命令,紅二師派一營官兵隨東江特委委員鄭志云行軍至陸豐大安后,一連三天,武裝下鄉進行土地革命宣傳,發動農民起來斗爭。16日拂曉,紅二師協同當地農軍,向河口墟進攻,敵楊作梅率部敗退昂塘,河口宣告克復。
? ?二十四、紅場大會師
? ?1928年1月5日,由廣州起義后改編的紅四師抵達海豐。東江特委在海豐縣城紅場召開了隆重的歡迎大會,紅二師留守海豐城的官兵與海豐數萬工農群眾參加了會議。彭湃同志在大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詞。紅二、四師在紅場大會師。
? ?二十五、向外發展
? ?東江特委決定紅二師向紫金、五華發展,為紫金年關暴動提供重要的外部條件。1月15日,紅二師師長董朗、黨代表顏昌頤、參謀長王備與紫金縣委一起開會,經詳細討論后制定了紅二師向紫金、五華方向發展的戰略路線圖。
? ?二十六、再戰南嶺
? ?1月18日,紅二師在當地及周圍農軍、赤衛隊的配合下,采取"步步肅清"的戰術,運用"棺材炸彈"等戰法,至2月1日,南嶺的地主堡壘全部肅清,再戰南嶺取得勝利。紅二師攻下南嶺,稍作休整,兵分兩路,一部分留在紫金繼續肅清地主民團,一部分奉命奔赴陸豐河田。
? ?二十七、圍攻東溪田
? ?再戰南嶺取得勝利后,紅二師第五團和紫金縣團隊的兩個大隊,聯合圍攻東溪田地主民團,在當地赤衛隊的配合下,戰斗進展順利,不但殺了逆黨,而且激發了當地更多的勞苦大眾參加革命。
? ?二十八、直指黃布
? ?收拾了東溪田地主民團后,紅二師第五團乘勝前進,兵鋒直指黃布。黃布民團頑固抵抗,紅二師官兵與之激戰一天,攻下民團好幾個炮樓。至2月18日,只剩下天保樓未攻下,紅二師采用攻打南嶺的戰術,挖地道直通炮樓底下,用"棺材大炮"把天保樓炸毀,嚇得地主民團星夜逃命,黃布遂攻下。
? ? 二十九、攻黃布寮克許山下
? ?2月10日,從南嶺奉命奔赴陸豐新田的紅二師官兵,在當地數千赤衛隊的配合下,分數路進攻黃塘,陳耀寰的保安隊大敗,逃入上砂。次日攻下黃布寮,又克許山下。
? ?三十、擊破歐田
? ?2月16日,紅二師進攻歐田民團。上砂鄉自治會派民團百余人增援。第二天黎明,紅軍發起沖鋒,數千農民遍野而來,螺溪全鄉紅旗四起,赤衛隊斷其后路,歐田遂破,上砂民團擇小路狼狽逃回。
? ?三十一、攻打上砂
? ?2月下旬,紅二師和赤衛隊發起了對上砂的攻擊戰,但是,由于上砂四處環山,地勢險要堅固。紅二師及赤衛隊經過激戰,未能攻克。
? ?三十二、反攻公平
? ?2月28日,東江特委打電話調正在炮子的紅二師回黃羌,因電話故障,紅二師沒有及時趕到,29日,公平被敵人占領。由于公平是海豐農運最好的區,是軍事必爭之地。3月5日,紅二師一部會合公平赤衛隊反攻公平墟。敵軍駐公平墟有一個營,已構筑工事,槍彈充足。雙方激戰兩小時,反攻未能取勝。是役二師黨代表顏昌頤負傷。
? ? 三十三、反攻河口
? ?3月10日,紅二師一個連配合陸豐西北特委組織的西北各區赤衛隊700余人反攻河口,因螺河突發大水,不能渡河而未果。
? ? 三十四、兵敗南嶺
? ?3月18日,敵黃旭初率部進駐五華、龍窩,分兩路進占炮子墟、洋頭墟。紅二師一部與紫金工農革命軍在公孫嶂進行抵抗,不敵,被迫退往南嶺,敵軍跟蹤而來。紅軍戰敗于南嶺,退至磜頭坳。
?
? ?三十五、激戰磜頭坳
? ?3月19日,炮子、高潭、公平、新田的赤衛隊配合紅二師在磜頭坳與進犯敵軍激戰。此役,雙方都有重大傷亡,因力量懸殊,紅二師與赤衛隊被迫撤出戰斗。高潭中峒、巖石、朝面山等山區鄉村隨即被敵人占領,損失嚴重。
?
? ?三十六、移師惠來
? ?3月20日,紅二師在磜頭坳失利后,經激石溪撤到陸豐河田區東坑鄉。敵香翰屏率三個營分四路前往東坑鄉,于21日拂曉向東坑的紅二師發動圍攻,企圖一舉殲滅紅二師。紅二師奮起迎擊,憑其英勇善戰,與強敵激戰一晝夜,然后主動撤出,越過陸豐與惠來的邊界山區,于次日到達惠來與紅四師匯合。
?
? ?三十七、奪取惠來縣城
? ?3月22日,在紅四師和惠來農軍的配合下,紅二師向惠來縣城發起攻擊,由于敵人軍心渙散,我軍攻擊得手,惠來縣城再次回到人民的手中。奪取惠來縣城后,紅二師留下一個營駐扎惠來兵營鄉,其余的向普寧發展,攻打橋柱、旱塘。
?
? ?三十八、再失縣城
? ?4月6日,留在惠來的紅二師百余人和赤衛隊雖英勇抗擊前來進犯惠來的敵軍兩團,終不能取勝,惠來縣城告失。
?
? ?三十九、退入三坑
? ?3月底,進軍普寧的紅二師在普寧工農革命軍第六團的配合下,先后進攻旱塘、隴頭,4月初再攻隴頭,均未克。4月7日,敵黃旭初師進入普寧,分駐烏石、石頭墟、流沙等地。面臨強敵,紅二師主動退入三坑。
?
? ?四十、撤回海陸豐
? ?4月8日,紅二、四師奉命向鹽嶺集結。敵軍十一師補充團從惠來搜索到鹽嶺,與紅二、四師遭遇。紅二、四師倉促應戰,幾經苦斗,犧牲了數十名官兵才沖出重圍。紅二、四師600余人由董朗、葉鏞、徐向前等率領,經惠來、陸豐方向撤往海陸豐。
?
? ?四十一、反攻海豐縣城
? ?5月3日,在省委委員趙自選的領導下,紅二、四師在海豐各地赤衛隊的配合下,發起了反攻海豐縣城的戰役。紅二師原計劃在公平、新田赤衛隊的配合下,進攻城郊五坡嶺,因紅二師未能依時到達,而城內的機槍連已經到了五坡嶺,至紅二師到達時,即遭敵軍猛烈的炮火射擊。總指揮趙自選血濺沙場,反攻海豐縣城未能取得勝利。
?
? ?四十二、進攻新田
? ?5月12日,紅二師董朗師長親自指揮部隊200余人,在新田、河口500余赤衛隊的配合下,進攻新田墟,與剛到的敵軍一個營激戰4小時,擊斃敵軍連長、排長各1人及士兵多人,因子彈缺少而退卻。5月18日,紅二師一個連及赤衛隊趁敵軍調防,新田空虛,重新占領新田。
?
? ?四十三、進攻大安
? ?5月24日,紅二師百余人在公平區赤衛隊的配合下,進攻大安區西山約五、六個鄉的地主堡壘,迫使建立民團的鄉村私自派人與蘇維埃政府講好。
?
? ?四十四、直搗河口
? ?5月26日,紅二師200余人在新田赤衛隊的配合下,直搗河口墟,斃民團保安隊20余人,繳槍20余桿,并得米、魚等20余擔。
? ?四十五、進攻河田
? ?6月5日,紅二師200余人在新田、河口兩區赤衛隊600多人的配合下,兵分兩路,深夜行軍,天剛亮突然發動攻擊。敵軍未料到紅軍如從天降,工事被沖破,來不及抵抗,便被擊斃10余人,其余或俯首就擒或四散奔逃。此役救出被捕革命人士及群眾20余人,繳獲大找物資,然后紅二師退回上護。
?
? ?四十六、突圍失利
? ?6月14日,退守陸豐激石溪的500多紅二師戰士,為了擺脫少糧缺彈的局面,突破敵軍封鎖線,進攻葫蘆畬、八萬等地反動民團,殲滅了部分敵人,繳獲甚多。16日,到達陂溝,翌日向大坪發展,意欲與沖破封鎖線去潮普惠。然而,敵人行動快捷,迅即向陂溝、大坪形成包圍之勢。紅二師只得再次轉道退回激石激。此役,紅軍損失慘重,士氣受挫。
?
? ?四十七、分散出港
至1928年秋,紅二師官兵不得不化整為零,幸存官兵僅剩下約140余人,他們局處山區,分散鄉村,與農民共患難,經歷了最為艱苦的斗爭。12月5日,廣東省委寫信指示海陸紫特委,資送紅軍出境。為了安全起見,紅軍采取分散出港,至1929年5月,海陸豐的紅軍官兵遣送完畢,最后一批撤離海陸豐的紅二師官兵從朝面山大水尾出發。然而,有三位紅軍戰士留了下來,他們分別是符錦惠、陸海平和麥勝標。不久,他們參加了紅軍四十九團。
?
? ?四十八、革命火種
? ?1929年10月初,中共海陸惠紫特委根據黨的六屆二中全會決定,在黃羌朝面山蔡背窩召開軍事會議,以紅二師五團和留下來的外籍紅軍為骨干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第十七師四十九團,團長彭桂,政委黃強。四十九團從300多人發展至1200多人,堅持武裝斗爭四年半,成為東江地區武裝力量最強的部隊,功勛卓著。
作者:戴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