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城市供水是城市的血液、經濟的命脈。供水問題直接關系到當地政府能否營造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為企業和群眾提供獲得用水便利化服務。“決戰營商環境優化年”專題系列報道,本期節目我們走進縣供水總公司,了解縣供水總公司是如何推進獲得用水便利化,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優質的用水服務的。
記者 施劍鋒:“推進獲得用水便利化”是“營商環境優化年”行動的重要內容。縣供水總公司是如何落實縣委、縣政府提出“奮戰決勝三大行動,當好奮進靚麗明珠排頭兵”的工作部署的?具體采取了哪些有力有效舉措?
縣供水總公司副總經理 鄭冬青:我們出臺了一系列改革“硬”舉措,切實優化用水報裝流程,推動獲得用水業務辦理全流程重構,著力構建“一站辦理、一窗審批、一套材料、一次告知”工作機制,讓企業和群眾切身感受到獲得用水的“海豐加速度”。5月1日,用水報裝業務進駐縣政務服務中心,全力推動“大數據+供水服務”建設,實現“無證明”辦理用水報裝業務,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從而使報裝更高效。
在縮短辦理時間方面,重構獲得用水業務辦理全流程,目前涉及外線工程施工的供水報裝流程精簡為“受理報裝、方案答復、竣工通水”3個環節,辦理時間不超過8個工作日(不含外線施工時間);不涉及外線工程施工的供水報裝流程精簡為“受理報裝、竣工通水”2個環節,辦理時間不超過4個工作日,以做好最大限度縮短流程用時的“減法”來換取獲得用水的“加速度”,當好客戶的“店小二”“水保姆”。
記者 施劍鋒:“最多跑一次”“辦理時間不超過4個工作日”,當好客戶的“店小二”“水保姆”,縣供水總公司一系列改革舉措,條條都是群眾翹首以盼的干貨。便民措施出臺了,那執行情況是如何呢?群眾在辦理過程中是否能如企業設計的那么便利呢?我們來聽聽群眾怎么說。
海豐縣億嘉房地產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作為海豐轄區企業,今年五月,我單位在縣政務服務大廳進行用水咨詢,從項目審批到正式通水,縣供水總公司的業務人員手把手幫助我們辦理用水申報業務,每一次都耐心細致地和我們溝通,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尤其是當時時間緊迫,我司亟待通水,工作業務人員多次前往施工現場、多次反復溝通協調,確保最終順利通水,提供了守時、保質的用水服務。真心要為縣供水總公司和縣政務服務中心的服務點贊!
群眾:我們申請裝水表,最怕就是環節多、時間長,信息也不透明。以前,申請用水要跑好幾次,現在一次搞定,從報裝繳費到安裝通水用時不到4天,效率高很多,很滿意。
據了解,為了讓客戶喝上“明白水、省心水、放心水”。縣供水公司嚴格執行廣東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工作有關規定,進一步推進用水報裝收費標準化和結算項目規范化,透明收費,安裝只收工料費。

在全市率先推出96968服務熱線,實行24小時受理報漏、搶修以及咨詢、建議和投訴,做到群眾隨時來“點單”、政府服務“不打烊”,打造“零差錯”服務;通過一系列創新措施,引導客戶通過微信、支付寶等渠道實現足不出戶繳納水費,打造“零接觸”“網上辦”“指尖辦”,努力營造效率高、服務好、秩序優的供水服務環境。
縣供水總公司副總經理 鄭冬青:我們公司嚴格按照《廣東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供水供電燃氣排水通信有線廣播電視等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報裝接入服務意見的通知》要求,實行供水報裝、組織現場勘查、內部給水方案審核、外線接入方案答復等辦理環節實行“零收費”,另外,除按實收取市政接水點至建設項目用地紅線之間的管道及附屬設施、設備建設的安裝工程費、道路修復費等“工料費”,絕不收取“增容費”“調節費”等其他費用。為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縣供水總公司制定出臺了《報裝入戶工料結算項目及編制依據》,明確用水報裝入戶工料結算項目及編制依據,實現只收取工料費。
小編:決戰營商環境優化年,縣供水總公司在行動,實行“三減一優”,跑出用水服務的“海豐加速度”,縣供水總公司在優化服務方面可以說下足了功夫,使出了狠勁。企業和群眾切切實實享受到了海豐優化供水服務環境的實惠。
(來源:海豐廣播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