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是承載著紅色記憶的全域革命老區。今年6月以來,汕尾開放大學掀起一股紅色教育熱潮,由該校打造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紅色課堂受到省內多家大型企事業單位的熱捧。
紅色課堂背后的教學邏輯如何?南方+記者為您梳理出“1+5”紅色教學體系。
“1”指一個基地。按照《汕尾市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沿海經濟帶靚麗明珠三年行動計劃》戰略部署,把汕尾開放大學打造成為面向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全國的紅色教育培訓基地。
“5”分別是:
一批紅色文化課題——學校全校教職工每人至少選擇一個紅色教學課題進行研究備課。
一支紅色講師隊伍——依托汕尾開放大學的師資力量,整合汕尾本地的權威黨史專家學者和革命烈士后代教學人力資源,打造一支素質過硬、水平較高的專業講師隊伍。
一套紅色文化培訓課程體系——開發設計契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要求,體現海陸豐紅色文化特色的培訓課程,建立系統化、專業化、特色化的培訓課程體系。
一支紅色文化宣講和服務管理隊伍——整合全市紅色文化講解員資源,同時加大對學校紅色教育服務人員的培訓力度,打造一支專業化的紅色文化宣講和管理服務隊伍。
一條紅色文化現場教學路線——將海豐紅宮紅場、周恩來渡海處紀念碑、激石溪革命根據地先烈紀念園等汕尾紅色革命遺址串珠成鏈,形成一條紅色文化現場教學路線。
緊抓傳統電大向現代開放大學轉型機遇,汕尾開放大學主動作為、開拓進取,統籌資源、整合力量,在辦好學歷教育的同時,大力拓展非學歷教育,率先推出了契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要求、體現海陸豐革命老區特色的紅色文化教育培訓項目。不到半年時間,已吸引了深圳航空、廣東省交易控股集團、廣東省中行、清遠職業技術學院等多家大型企事業單位前來接受紅色教育培訓,開創了全省乃至全國高等院校創辦紅色教育培訓的先河,也填補了廣東省開展海陸豐紅色文化教育培訓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