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預告

農歷?
七
月
三
十

時間:2023年9月14日上午9時
地點:紅海灣區東洲街道東洲人民文化廣場

來? 波? 回? 憶...?
? ? 那時的我們沒有手機,也沒有天馬行空的互聯網,小伙伴們總是手拉著手玩起捉迷藏,背靠著背期待那傳統文化節日的到來。
▲東洲2000年民俗文化展演的視頻
視頻來源于抖音號:N0660520
? ? ? ?憶往年,每逢農歷廿九(或三十)佛爺公生,東洲各村理事會成員會到各戶家里尋找“扮景”的小演員,首選目標就是聰明伶俐的小孩童。
? ? ? 在民俗文化巡游當日,東洲萬人空巷,馬路旁、天臺上,布滿著看熱鬧的人,大家都往巡演隊伍投向期待的眼神,引入眼簾的是那琳瑯滿目的花籃、那惟妙惟肖的舞龍舞獅和那映射著繁華盛世的“仙景”,一幕幕形成了屬于東洲秋日的靚麗風景線。
? ? (注釋:“扮景”即飄色,是嶺南地區一種融戲劇、魔術、雜技、音樂、舞蹈于一體的傳統民俗藝術。飄色在我國不同地區又有抬閣、彩擎、高抬、彩架、扎(裝)故事等各種名稱。飄色起源于中原地區的迎神賽會活動,屬于社火表演藝術形式之一,直到現在依然是珠三角地區的重要藝術形式,是廣府民俗藝術之一。“飄”是指脫離地面,盡展凌空之美;“色”(原意是飾)是精心巧妙的偽裝。所謂“飄色”,即是由若干人推著一座裝飾華麗的“色板”,色板上安排好固定姿勢的人物形象。飄色按照安放位置的不同,可分為水色、車色、船色等,主要以車色為主。表演者站在被稱為"色柜"的小舞臺上,以巡游的形式表現民間傳說或神話故事的片段,其神奇之處就在于,演員們通過經過精心偽裝的鋼枝凌空而立,看不見的色梗支撐,利用巧妙的力學原理,營造出"飄"的效果。)

劇照
東洲民俗文化活動
籌備花絮

籌
備
花
絮

籌備花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