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事主陳(化姓)師傅當天接到一個FaceTime的陌生來電,通話中對方自稱是“抖*工作人員”,告知陳師傅開通了電商直播平臺的會員服務,每月需繳納會費900元,1年需繳納9600元,并稱如果不繳納該費用會對其征信產生重大的影響,后果很嚴重。由于對方能夠準確地說出部分身份信息,擔心自己征信出問題的陳師傅便信以為真,配合進行所謂的“會員取消”,就這樣,陳師傅持續與“客服”進行了長時間的通話。期間,陳師傅根據“客服”指導下載了某會議軟件,進行了“屏幕共享”等一系列繁瑣操作,更危險的是在手機上修改了名下所有銀行卡的密碼。結果密碼修改后不到幾分鐘,陳師傅的手機就出現了鎖屏提示,不論陳師傅怎么嘗試都無法解鎖。這突如其來的狀況讓他瞬間回過神來,也就是在這短暫的“冷靜期”,他突然想起了公安機關在社區開展的反詐宣傳,“客服、轉賬、下載軟件……”回想起此前的操作過程,陳師傅被自己的行為驚得一身冷汗,于是便立即撥打了“110”,在印證了自己想法后,不愿意浪費一分一秒時間的陳師傅在家人的陪同下火速趕往城西派出所求助。
在一邊聽陳師傅講述事情經過的同時,城西派出所的反詐工作人員也快速開展專業處置,拔卡、賬號排查、細節詢問……各項反詐阻斷工作有條不紊開展。在當事人的全力配合下,公安機關快速對當事人名下的賬戶進行了保護性止付。看著當事人賬戶中14627524.24元的金額,工作人員也為當事人的快速清醒感到慶幸。“以后千萬不要信!你肯定在通話中更改了蘋果賬戶的密碼,你在手機上的全部輸入過程,包括銀行卡密碼修改、接收到的驗證碼都已經全程被騙子通過‘屏幕共享’看到了,所以他們才能遠程登錄你手機賬號,鎖掉你的手機,而且在你無法操作的情況下轉走你賬戶下的資金.......”此后的調查過程中,民警在詢問陳師傅受騙過程的同時也針對性地開展了防騙宣傳,并幫其關閉了日常生活工作中不會使用的手機Facetime通話功能。
小品里有句經典臺詞:“別以為換個馬甲我就不認識你了”。而利用Facetime進行電信詐騙,雖然騙子在用一種新的聯系方式,但是背后的詐騙套路還是“熟悉的味道”。
圖片來源:“央視網”官微杭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六大隊二中隊中隊長羅永此結合杭州的被騙案例分析,騙子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冒充,說自己是金融機構的客服或其它機構工作人員,以違規貸款、開通過某功能為通話借口;第二步是恐嚇,威脅受害者如果不按照所說的進行操作,就會影響征信等;第三步是轉賬,等進入騙子圈套,誘導下載屏幕共享軟件等方式,讓受害人將錢款轉到指定賬戶,或者從銀行或其他網貸平臺進行貸款再轉賬。等受害者反應過來,騙子早就沒了身影。
很多受騙者此前沒接到過此類通話,而且騙子也不會在通話中露臉,再加上征信的恐嚇,招致被騙。羅永此分析了杭州這一類騙局的受騙群體,“被騙的大多為中青年,有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有醫生、老師等職業,對征信比較看重。”
圖片來源:微信安全中心公眾號?近期我們接到用戶反饋,有騙子假稱自己是“微信客服中心”“微信回訪中心”“微信支付中心”等官方客服,使用「FaceTime」功能,向iOS系統用戶發起視頻通話。微信團隊在此聲明,微信團隊不會以FaceTime方式聯系用戶,但凡用這種方式就是仿冒,不要接聽。請廣大用戶警惕陌生FaceTime來電,避免受騙。對于掌握了蘋果ID,FaceTime可以單方面發起通話,蘋果官方客服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予以了證實,并提醒:“建議用戶不要點擊不明鏈接,接聽不明身份人的電話,若有條件建議經常更換蘋果ID密碼。”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副教授吳磊曾提醒,接收陌生人的FaceTime視頻請求,有可能會被偷拍,盜取個人面部信息。開啟共享屏幕,如果屏幕上有敏感內容,也有可能會被截屏。羅永此提醒廣大市民,除了蘋果手機外,華為等品牌手機也有類似功能,沒有這項需求可將此類功能關閉。但這也只是“治標”,大家還是要不斷提高反詐意識,時刻保持警惕。在通話中涉及到征信、轉賬的,就是詐騙電話!大家一定要非常警惕。有任何疑問,可以去屬地派出所或撥打反詐專線96110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