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市委“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工作部署,進一步宣傳我市縱深推進“百千萬工程”的新進展、新成效,市“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推出“云瞰汕尾·縱覽百千萬”欄目,通過“市”情畫意、“縣”在出發、“鎮”當其時、“村”意盎然四個篇章,全面展示市縣鎮村的新面貌、新風采。本期推出《“村”意盎然》第6期,帶您走進海豐縣附城鎮新山村。
附城鎮新山村位于海豐縣“灣區紅色文化體驗”鄉村振興示范帶中心區,下轄7個自然村,面積3.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067人、常住人口約1000人。新山村于2019年獲評“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廣東省十大美麗鄉村”,2020獲評“廣東省文明村鎮”,2021年獲評“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國家3A級旅游景區”,2023年獲評“汕尾市美麗庭院示范村”。
新山村以推動建設美麗鄉村向經營美麗鄉村轉變的發展思路,以點帶面、串珠成鏈,全力打造以鹿境片區為重要節點的“灣區紅色文化體驗景觀示范帶”,圍繞打造“彭湃故里·東方紅城”的總體定位,將紅色旅游作為新山村旅游業發展引擎,突出新山村“山、水、林、田、村”五位一體的鄉村空間形態,重點發展“紅、綠、古”三色交匯旅游產品,致力于把新山村打造成一個有顏值、有故事、有文化、有記憶、有溫度的廣東省知名紅色鄉村旅游目的地。
一是盤活閑置資源,進階富民產業新境界。與海陸豐紅色文化(廣東)集團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中小學研學實踐基地、農耕體驗實踐場地;串聯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大樓、咸茶園、大塘湖文化公園等節點,形成綜合性研學營地,最大限度盤活空間資源。自開展主題教育以來,全市93%的黨組織到新山實地開展黨日活動、重溫入黨誓詞等。截至目前,通過發展紅色文旅,村集體全年增加收入3.1萬元,帶動旅游消費200多萬元。與專業公司聯合打造設施農業創新示驗基地,并與生鮮銷售商簽訂合同,實現產銷結合的產業鏈閉環,促進村集體經濟穩定高效創收。
二是創新“五個一”做法,共建綠美新山新風貌。組建一支綠美輕騎兵隊伍,成立由村書記為組長的專班,“兩委”干部切實擔起責任、狠抓落實。制定一張行動銷號清單,編制《新山村典型村攻堅任務清單》,集中力量解決問題。目前,已清理垃圾和雜物約5噸。實行一天一調度,持續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力度。落實每天一報送,督促所有村小組開展集中整治行動。綠化一片村莊,開展“我為家鄉增點綠”捐贈活動,籌集資金25.2萬元,計劃在“五邊四旁”種植720棵樹,管護“四小園”12個。
三是深化黨建引領,展現基層實干新水平。堅持黨建引領,激勵黨員群眾積極參與“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建設。三明三定提能力。大力實施黨組織明方向、定決策,黨組織書記明職責、定任務,黨員明身份、定崗位的“三明三定”工作法,黨員干部隊伍展現出嶄新風貌,凝聚力、戰斗力、執行力不斷提升。村組共建助治理。深入實施“紅色細胞”工程,把3個支部全部建在網格上,15個村民小組組長全部由黨員擔任,切實打通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黨群連心促發展。圍繞實施新一輪基層黨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將“一親三心”與“1+9”聯戶機制創新融合,實現黨員干部與群眾點對點密切聯系,提高村民在建設典型村中的參與度、支持度和滿意度。
供稿:海豐縣“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