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站。李冠宇 攝?
7月16日,記者從汕尾市鐵路部門獲悉,截至7月13日,汕尾火車站2024年共發送旅客209.3萬,到達旅客202.2萬,去年同期發送125.6萬,到達114.8萬,發送人數增長66.6%,到達人數增長76.1%。
如今暑期來臨,汕尾文旅事業愈發火爆,鐵路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7月15日汕尾火車站單日到發旅客共約3.2萬名。鐵路數據的飄紅,意味著越來越多游客選擇來汕尾吃美食、看美景。
汕尾長沙村新修的村道。
這背后,離不開該市全力落實推進“百千萬工程”,不斷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持續改善人居環境,有效拉動消費增長。
干道沿線更靚麗
鐵路,承載著旅人的期待與希冀。
去年9月26日,廣汕高鐵正式開通,這條構建了重要高鐵聯絡通道的黃金聯絡線,讓汕尾與大灣區各大城市形成了“一小時生活圈”,構建了覆蓋“六省二區”的“3小時交通圈”。
一路通,百業興。
廣汕高鐵不僅是便捷沿線群眾出行的重要通道,更是一條提升汕尾高鐵樞紐效能、推動海陸豐革命老區深度融灣,助力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亮麗紐帶。
2023年12月26日,汕汕高鐵開通,汕尾到汕頭車程縮短至40分鐘左右。至此,兩條以汕尾城市命名、設計時速達350公里的沿海高鐵“雙龍交會”,汕尾全面邁入“高鐵時代”。
數據顯示,2023年汕尾全市新增103公里高鐵里程、15公里高速里程,高鐵東西貫通汕尾全境,縱向高速全線貫通。
同時,汕尾進一步拓寬立體交通大通道,推動骨干交通網向縣鎮覆蓋,推進基礎設施通村入戶,夯實汕尾推進“百千萬工程”的交通支撐。
例如2023年,汕尾順利完成58公里及6座危橋改造任務;完成全市954座普通公路橋梁專業檢測;全市完成主干線及其他公路綠化里程172公里。
5月16號,“明珠五號”啟動,攻堅推進全市沿線鐵路、高速、國道沿線風貌提升和環境整治。
此次攻堅行動聚焦汕尾交通主干道沿線房屋風貌提升、綠美干道提升、環境綜合整治、撂荒地整治、墳墓整治等工作重點,覆蓋全市所有鐵路、高速公路和國道,總里程706.6公里,涉及6個縣區46個鎮(街道)。
近年來,汕尾錨定“建設大通道”“振興大港航”“發展大物流”,加快推動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建設,興汕高速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建成,白沙湖公用碼頭、汕尾綜合物流產業園加快規劃建設,3/4的縣(市、區)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稱號,干線公路網絡日趨完善,深度融入雙區和汕潮揭都市圈西承東聯“一小時交通圈”。
汕尾市交通運輸局局長肖瞻說:“我們將持續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全力把交通主干道沿線打造成‘干凈整潔、綠色亮麗、富有特色’的風景線,助力‘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加快構建西承大灣區、東聯東海岸的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絡。”
如今,越來越多游客選擇乘坐廣汕汕高鐵,或自駕來到汕尾。
交通的通達使來汕尾的游客旅行時間大大變短、出行成本大幅下降、地區間通達性明顯增加;另一方面,也推動汕尾旅游產業從“門票經濟”向“綜合經濟”轉型,變“人流”為“人留”、變“客流”為“客留”。
據汕尾文旅部門統計,2023年汕尾全市接待游客827.72萬人次,其中過夜游客人數349.88萬人次;旅游業總收入88.48億元,與2022年相比上升79%,與2019年相比上升4.9%。
7月6日舉行的汕尾市新聞發布會上顯示,汕尾市2024年上半年游客總數1280.35萬人次(去重后數據),同比增長205.98%;其中過夜游客885.92萬人次(去重后數據),同比增長216.96%。
數據的背后蘊含著汕尾發展的無限潛力,也充分展現出這座濱海之城的生命張力。
城鄉發展更活力
隨著暑期旅游熱度不斷攀升,這個夏天越來越多游客來到汕尾,親身體驗這里的文化積淀、濱海美景、綠美生態和現代繁華。
游客扎堆“打卡”汕尾,除了汕尾的吸引力提升之外,更離不開“百千萬工程”為城鄉發展注入的新活力。
汕尾海上“古堡”。?
頗有電影感的海上古堡、被涂鴉裝點的彩虹小鎮、白鷺翩躚的濱海濕地、躺在床上便能看海的絕美民宿……眾多游客來到汕尾奔赴一場“趕海之旅”。
眾多游客打卡“古堡咖啡”。?
日暮時分,海風裹攜著咖啡的香氣,在汕尾紅海灣經濟開發區遮浪街道的海邊路飄散開來,游客們喝著咖啡欣賞海景,好不愜意。
很難想象兩年前這條海邊路聚集了多家養殖場和廢舊房屋,面臨嚴峻的環境問題。“我們聚焦文旅融合,盤活利用鎮區內海邊路水龜寮段、紅坎段閑置舊厝和宅基地,打造‘咖啡+文旅’業態集聚區。”遮浪街道辦事處主任陳顯東說。
紅海灣建筑被涂鴉裝點。李冠宇 攝?
在咖啡經濟的帶動下,該街道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帶動眾多青年返鄉創業,激活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一池春水”。今年一季度,海邊路實現營業額650萬元,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在海邊路,一幅名為“夢境鯨山”的畫作讓建筑外立面煥然一新。這是“浪漫紅海灣”項目其中一個點位,該項目由中鐵公司助力建設,通過打造具有浪漫主義都市風格的大IP標志性地塊,重塑鄉村價值,為汕尾“百千萬工程”添力賦能。
汕尾,除了擁有迷人的藍色海景,還有怡人的綠色生態。
自綠美汕尾生態建設開展以來,汕尾多點發力,以“百千萬工程”為抓手,全面推行林長制、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繡花”功夫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本底,助推綠美生態建設“施工圖”一步步轉化為“實景畫”。
在海豐縣聯安鎮,行走在濱河公園,原本的進村路、街道、空隙地都披上了“綠裝”。
過去,聯安鎮因距離縣城較近、城鄉風貌較差、產業單一、缺少就業崗位等原因,人口外流現象突出,很多村變成“空心村”。
乘著“百千萬工程”的東風,當地依托紅色文化和綠美生態資源,利用深圳對口幫扶協作和央企國企助力等有利契機,推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產業呈現多元發展態勢,推動外出人口回歸、外地游客增多、藝術人才聚集。
聯安鎮是汕尾推進綠美生態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汕尾“抬頭見綠”的景象隨處可見。數據顯示,今年汕尾共植樹172.5萬株。今年4月,“綠美汕尾 美食養生”——汕尾春季美食之旅線路入選廣東省四季美食旅游精品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