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雅紅率隊到我縣開展“百千萬工程”工作調研和《廣東省河道管理條例》執法檢查,肯定我縣“百千萬工程”推進工作。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林軍,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林海等領導陪同調研。調研組一行前往聯安鎮,實地考察“百千萬工程”、農文旅業態發展、碧道碧帶、幸福河湖建設及海堤生態化改造、鄉村振興“連線成片”建設情況;前往附城鎮新山村代表聯絡站,與海豐各級人大代表交流,聽取代表關于“百千萬工程”、綠美廣東等工作的意見建議;還到紅宮紅場舊址紀念館了解海陸豐紅色歷史文化。![]()
近年來,海豐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要求,聚焦黨建引領“百千萬工程”五大行動,在綠美生態建設中抓牢抓細“規劃、機制、保障”三件套,在“綠”字上精準發力,在“美”字上探索創新,不斷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擦亮“綠美+文旅+體育”海豐名片,著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樣板。劉雅紅強調,要牢固樹立和踐行“兩山”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推動文旅產業發展,并進一步優化配套設施和服務水平,吸引游客、拉動消費,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多豐收。要進一步美化水景觀、水文化,提升河道沿岸景觀,增強公眾環保意識,推動環保意識轉化為社會共識和集體行動。要充分發揮代表聯絡站的平臺作用,使代表聯絡站成為聽取選民群眾意見的“民意窗”、為民排憂解難的“連心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宣傳站”和代表履職行權的“監督崗”,構建“代表常在、群眾常來、實事常辦”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新常態”。要發揚好紅色傳統,傳承好紅色基因,利用好紅色資源,做好保護開發,推動鄉村振興和老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