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陸豐市金廂鎮大宮村林下土雞養殖基地,郁郁蔥蔥的樹林里傳來陣陣清脆的雞鳴聲,一群群毛色鮮亮、體態勻稱的土雞或悠閑覓食,或追逐嬉戲,為這片樹林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大宮村“鄉村CEO”鄭瑞普。
“我們的雞都是林下養殖的,土生土長、原生態養殖,今年賣了差不多2000只,我對發展林下養殖很有信心!”大宮村“鄉村CEO”鄭瑞普說。
抓住“雞”遇,創新綠色養殖模式
過去,大宮村的傳統養雞模式以散養、雞舍圈養為主,由于動物排泄物處理不當,導致環境污染嚴重,再加上動物健康問題頻發,嚴重影響了養殖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大學畢業后,鄭瑞普懷著對家鄉發展的希望,毅然返鄉創業,秉持綠色發展理念,依托大宮村的生態環境和資源優勢,探索出一條林下養雞的致富路。
林下養殖的土雞肉質緊實、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
“山林中的自然資源很豐富,昆蟲、雜草、植被等都是土雞的天然飼料,能給雞群提供健康而豐富的營養來源,在大大降低養殖成本的同時,也為生產綠色食品提供了基本保障,更為林木滅除部分蟲害。”鄭瑞普說,綠蔭成片的林地為土雞提供了寬闊、光照條件好、溫度適中、空氣新鮮的良好環境,產出的土雞肉質緊實、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與此同時,大量的土雞排泄物也為林木提供了原始肥料,促進林木生長,使自然資源能夠循環利用,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雙贏”。
抓住流量,做好“土特產”文章
近年來,陸豐市金廂鎮依托當地紅色文化資源積極發展全域旅游業,逐漸成為紅色濱海旅游的熱門目的地,每年接待旅客上萬名。鄭瑞普洞察到文旅產業發展機遇,聚焦“一村一品”特色農產品,在民宿、餐廳、景點等人流量多的地方積極宣傳本地土雞養殖方法和食用價值,力爭把“人流量”轉化為“銷售量”。目前,本地土雞年銷售約2000只。
陸豐市金廂鎮積極發展全域旅游業,為鄭瑞普打開了新銷路。
致富不忘家鄉人。作為鄉村CEO,鄭瑞普按照“黨建引領,群眾參與”的發展思路,積極引導村民發展林下經濟,指導養殖戶改善提高養殖技術,共享養殖經驗,并實地跟進養殖情況,探索出“扶大、帶小”的“雙帶”致富模式,確保集中規模養殖提質量、農戶分散養殖保總量的目標。
“在鄭瑞普的鼓勵和指導下,我今年養的土雞存活率提升了不少,這種林下飼養方式喂出來的雞,肉質比較緊實,市場上特別受歡迎,給我增加了不少的收入。”村民鄭香造說。
如今,大宮村積極發展林下養殖,借助良好的生態環境,不斷盤活林下資源,引導村民有效利用林下空地,拓寬了增收渠道,全年新增養殖農戶6戶,戶均增收20萬元以上。
來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