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供銷社,你是否覺得這個略帶“古早味”的詞語離我們有些遙遠?
供銷社,即供銷合作社。1950年7月,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成立,旨在解決農村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供需問題。對于“60后”“70后”而言,供銷社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承載了那個時代的消費印記。可對于“90后”“00后”年輕一代而言,供銷社似乎只存在教科書上。
可實際上,供銷社一直在我們身邊,并未走遠。在汕尾陸豐,你常常能見到供銷社的身影。例如,今年4月12日揭牌的廣東供銷農產品直供配送陸豐服務中心。該中心由省、汕尾、陸豐三級供銷社共同組建,主要經營食品配送、農產品收購、初加工、運輸、貯藏、批發、零售等業務。
今年8月25日,經省供銷社批準,陸豐市被列入全省“社村”合作12個試點單位之一。近日,陸豐市召開“社村”合作試點工作動員會,目標是創建50個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示范村。
助農、農產品供應、收購和銷售,務實低調的陸豐供銷社從未遠離人們的生活。
聯農帶農
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
在陸豐龍山大道上,你能找到陸豐市供銷合作聯社的地址。
“以前,市民可能會覺得供銷社就是買東西的地方。現在,我們主要從事助農、農業社會化服務等工作。”陸豐市供銷社工作人員朱女士說。
朱女士介紹,開展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是供銷合作社深化綜合改革、主動參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旨在加快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能力。
根據《廣東省加快推進供銷合作社糧食全程社會化服務提升行動計劃的通知》要求,要發揮供銷合作社服務糧食安全的重要作用,助力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產業增效。
“目前,由陸豐市新供銷商貿發展有限公司入股參與廣東天禾農資股份有限公司,組建陸豐供銷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服務范圍覆蓋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農業機械、農業技術咨詢推廣、農資、種子供應、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等。”朱女士說。
今年以來,陸豐供銷社社有企業及開放辦社企業實現利潤1457.07萬元,統防統治服務面積51470畝,農業作業服務面積26280畝次。
同時,陸豐供銷社加快推動培育發展供銷農場。
供銷農場是汕尾市圍繞推進供銷系統高質量發展、培育優質農業經營主體而打造的特色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服務示范體系,目的是提升供銷社的聯農帶農能力。
朱女士表示,陸豐供銷社已完成培育發展涵蓋糧食、果蔬、水產、畜禽等各品類供銷農場19家、全產業鏈服務示范基地6家。
為繼續提升供銷社的聯農帶農能力,助力打造陸豐市特色農產品全產業鏈服務示范體系,今年以來,陸豐市供銷社經實地走訪調研,完成了2家農業龍頭企業即陸豐市華鑫盛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汕尾市南果農業有限公司,作為本年度供銷農場認證。
做好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同時,陸豐市供銷社更是夯實助農根基。例如,發揮農資供應主渠道作用,全力做好保價穩供工作。
今年開春以來,陸豐市供銷社系統充分發揮農資供應主渠道作用,認真抓好農資調運、儲備、供應和配送等工作。全面檢查各農資經營網點農資采購、儲備、銷售、質量等情況,確保春耕農資物品優質供應充足,保持農資市場穩定。
同時,其加強農資商品監管,并聯合市場管理局、農業農村局、公安等部門共同執行檢查,有效凈化了農資市場。
各基層社、助農服務站還積極為農民提供各種技術咨詢和指導服務,引導農戶科學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加強與農民的合作,逐步形成以科學配方引導公司肥料采購、以連鎖配送方便農民購肥、以規范服務指導農民科學施用配方肥。
值得一提的是,陸豐供銷社還全力推動供銷社重點項目建設,助力陸豐現代農業產業發展。
譬如,加快推進建設的星都冷鏈物流產業園項目。
2021年12月,星都冷鏈物流產業園項目正式開工,項目總投資1.2億元,擬規劃用地面積約47畝,總建筑面積23444平方米,主要建設冷庫、分揀加工車間、綜合樓,購置冷鏈倉儲物流設施設備等。
“去年以來,我社積極對接項目實施主體廣東天峰冷鏈物流有限公司,并協調有關部門,克服工程進場道路困難等問題,督促施工方加快工程建設進度。”陸豐市供銷社工作人員介紹。
截至目前,該項目正準備全面驗收,將于近期進行試運營。
該項目建成后,將有力補齊陸豐市農產品冷鮮保存基礎設施短板,使陸豐冷鮮總庫容量增加1.5萬噸,帶動農戶2000戶以上,將吸引更多食品開發、加工企業落戶陸豐,為陸豐現代化農業高質量發展和實施鄉村振興增添強勁動力。
農產品直供配送平臺建設,也是陸豐供銷社的工作重點。
今年4月,廣東供銷農產品直供配送陸豐服務中心揭牌。該中心由廣東省、汕尾、陸豐三級供銷社共同組建,主要經營食品配送、農產品收購、初加工、運輸、貯藏、批發、零售等業務。
目前,廣東供銷農產品直供配送陸豐服務中心建成運營服務場所有3000多平方米,配備了食品檢測中心、農產品展示廳、冷藏冷凍倉儲、冷鏈配送車、標品干貨倉、蔬菜分揀區、肉類加工區等,實現“一站式”全品類食材配送,減少中間流通環節,最大限度地從源頭上降低食材成本。從根本上保護食品安全、保障產品質量,每天可為3萬到5萬人提供安全、健康的食材和食堂托管服務。
此外,陸豐市供銷社還加快打造集農資農技服務、訂單農業、散集交易、田頭冷鏈和合作金融等服務功能于一體的“一站式”農產品綜合服務站。該項目位于陸豐南塘鎮竹坑村,總投資440萬元,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爭取2024年底前完成建設工作并投入運營。
2024年,陸豐市供銷社緊緊圍繞服務鄉村振興,持續深化供銷綜合改革,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為指引、以推進建設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抓手,持續實施聯農帶農“五項工程”,進一步牢固為農服務網絡,推進供銷合作事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陸豐市供銷社實現商品購進總額43732.15萬元,完成商品銷售總額65319.31萬元。
攻堅推進
開展“社村”合作試點
11月30日,陸豐市召開“社村”合作試點工作動員會,對陸豐市“社村”合作試點工作進行動員部署,推動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會議中我們得知,推進“社村”合作試點工作對推動陸豐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陸豐將聚焦鄉村振興、利益聯結、溝通協調和自身建設等重點方面,以聯合合作為紐帶,構建縣域主導、聯鎮帶村、協同聯動、運行高效的“社村”合作機制。通過龍頭企業帶動,整合集聚農資農技、冷鏈服務、農產品產銷對接、數字化平臺等優勢資源,共同推動全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壯大。
今年8月25日,經過推薦、合規性審查、資料評審、答辯評審等環節,經省供銷社黨組審議、省政府批準同意,確定將陸豐市列入全省“社村”合作12個試點縣(市、區)之一。
試點為期3年,項目總值擬約1.6億元。其中,省財政配套資金4800萬元作為村集體的股份入股陸豐“社村”合作試點運營公司,股比30%,以每年1600萬元分三期注入。
據陸豐市供銷社相關負責人介紹,“社村”合作試點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在2024年—2026年,優先從陸豐市“百千萬工程”典型村、主產糧村開展“社村”合作試點。同時,參與“社村”合作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數量占比不低于全市行政村總數的15%,通過開始“社村”合作試點,創建50個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示范村。
陸豐供銷社將扎實推進“社村”合作試點工作,建設1個縣級農資直供配送倉庫。依托現有的1個縣級助農服務平臺、16個鄉鎮助農服務中心、272個服務經營網點,打造以鄉鎮為節點、村級為終端的綠色農資全市一體化農資流通體系。
同時,陸豐市“社村”合作運營公司將建設甘薯脫毒種苗繁育基地,補齊甘薯產業突出短板,并在農產品主產區潭西和碣石規劃新建2個農產品綜合服務站,推動村集體融入產業共同發展。
隨著“社村”合作試點工作動員會的召開,陸豐市將在以下幾個方面推進“社村”合作試點開展。
首先,當地將圍繞構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合作平臺,成立市“社村聯”。
陸豐市2021年由市供銷社牽頭成立了陸豐市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下稱“農合聯”),2022年成立了西南、城東、上英、南塘4家鎮級農合聯,吸納了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為主體的農合聯會員800家,目前已成立農合聯執委會及農合聯事務發展中心。
在農合聯的框架基礎上,按照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合作制原則,由陸豐市供銷社牽頭,成立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基層供銷社及社有企業為主體,廣泛吸納農民專業合作社及聯合社、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為成員的陸豐市“社村”聯合會。
“社村聯”在黨委、政府領導和農業農村部門指導下,根據陸豐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社村”合作發展規劃及產業推動計劃,貫徹落實“三農”工作部署要求,組織開展生產、供銷、信用綜合合作。
其次,陸豐將通過“股票田”改革模式,推動“小田變大田”,實現絲苗米規模化種植。
具體而言,陸豐將通過“以田易股”和折股量化的形式,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資本化、商品化和市場化,引導新型經營主體流轉農村撂荒地發展農業生產,建立村集體、村民與企業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新機制。
同時,陸豐支持“社村”合作運營公司作為承包經營主體,充分發揮各方力量,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撂荒耕地整治改造,依托村集體實施耕地流轉、農業生產托管,推動水稻種植主產區“小田變大田”,形成規模種植,降低農機作業和管理難度。
陸豐市供銷社相關負責人說:“計劃2024年整合水稻面積超過5000畝,2026年整合面積超過3萬畝。加強本地絲苗米品牌的培育和推廣,建立絲苗米示范種植基地,打響陸豐絲苗米品牌。”
陸豐還將建立綠色農資直供配送體系,充分發揮供銷社農資供給的主渠道作用,達到穩價保供、減量增效、服務便捷的目標。健全完善農產品綜合服務站布局建設,實施產銷對接服務,開展訂單農業、保底收購、初加工、品牌打造及銷售等服務。
打造甘薯產業方面,陸豐將實施甘薯產業提質升級行動,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當地通過建設陸豐市甘薯脫毒種苗繁育基地、完善農產品田頭冷鏈設施、聯結省供銷社農產品公司打通甘薯產業流通渠道、引進優質甘薯加工企業等舉措,到2026年底,力爭將陸豐甘薯基地打造成為粵東片區甘薯品牌中心、種苗中心、研發中心、生產核心。
在數字賦能方面,陸豐探索打造為農服務生態一張網。以陸豐市12個“供銷D站”站點為基層,“社村”合作運營公司加快推動“數字供銷”與“民情地圖”全面對接,落實“四數聯動”示范工程,為鄉村振興注入不竭動力。
接下來,陸豐將做好資金、土地、技術、人才要素支撐,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發揮供銷合作社系統遍及城鄉的網絡優勢和合作經濟組織的群體優勢,搭建好產業融合平臺,共同推動全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壯大,保障“社村”合作試點工作穩步推進。
延伸
陸豐市供銷社實施計劃
陸豐市供銷社發展將分五個階段實施。
一、前期準備階段(2024年7月底前)。陸豐市供銷社制定實施方案初稿,在充分征求相關部門意見后報陸豐市政府。由陸豐市政府提出申請,報汕尾市供銷合作聯社審核,經汕尾市政府同意后,由汕尾市供銷合作聯社向廣東省供銷社提交申報材料。
二、組織架構搭建階段(2024年10月中旬前)。完成“社村聯”及市“社村”合作運營公司組建,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對項目工作進行統籌部署,保證各項建設任務有序推進和全面實施。
三、具體實施階段(2024年10月中旬—2025年4月)。陸豐市“社村”合作運營公司根據實施方案要求,建設甘薯脫毒種苗繁育基地、2家農產品綜合服務站,推動村集體融入產業共同發展,合作運營服務體系初見成效。
四、完善提升階段(2025年5月—12月)。梳理完善合作運營公司在資金使用、項目實施、績效目標、企業運營等方面制度建設,強化聯合會協調合作能力,進一步推進產業項目的建設,助農增收機制逐步穩定成熟。
五、深化發展階段(2026年1月—12月)。培育一批可供復制的示范典型,并加快推廣,到2026年底基本完成目標任務,合作服務體系和“社村”合作發展機制有效運轉,形成供銷社與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大合作、大服務、大產業全面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