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日,在海豐縣彭厝圍村,一場獨具特色的麒麟舞在廣場上拉開帷幕。矯健的麒麟活靈活現,伴隨著配樂的輕重緩急,時而匍匐在地,時而騰空躍起……近幾日,麒麟舞、滾地金龍等海陸豐虎獅在汕尾各地“炸街”,所到之處引得游客和市民連連喝彩。
????數百年來,虎獅以其極具特色、豐富多變的舞蹈招式在民俗文化傳承中占據重要地位,“睇虎獅”成為海陸豐人民新春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
????郭永長介紹,海陸豐虎獅是個統稱,包含麒麟舞、蓋仔獅舞、五福獅舞、獅猊舞、龍舞、象舞等30支民間擬獸類傳統舞蹈。
????其中,海豐麒麟舞是汕尾地區融武技、舞蹈、音樂和制作等傳統文化于一體的武術表演,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郭永長接觸麒麟舞已有三十多年時光,從10歲左右便跟隨爺爺學習舞獅。“小時候看到老一輩在舞麒麟就很感興趣,后來我也上手,一直舞到現在。”他說,如今自己更專注把技藝傳授給徒弟,目的是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葉盛林是郭永長的徒弟,舞麒麟有近三年時間。他告訴記者,表演麒麟舞需要有好的武術功底,這樣舞起來才好看。“沒有武術功底就舞不出麒麟的靈活性和生動性。”
????郭永長解釋,如果沒有學習馬步和手法,很難舞好麒麟。“一個麒麟頭8斤多重,加上被子一共有10斤多,非常考驗臂力。”
????麒麟舞常和武術表演一同出現,包含了拳術、棍術套路表演,俗稱“搬五彩”表演。這些表演動作緊湊連貫、一氣呵成,場面熱烈,極具觀賞性。武術表演結束后,鞭炮在舞場響起,麒麟再次起舞參拜表示謝意,整場麒麟舞表演才結束。
????在海陸豐虎獅中,麒麟舞是歷史最悠久的一批。郭永長介紹,“一開始先有的麒麟舞和滾地金龍,后來才有的獅猊舞、象舞等。不像獅猊舞有紫薇星等別的角色,麒麟舞沒有別的角色,只有一個頭和一個尾。”
????這個春節,郭永長所在團隊行程很滿,每日能表演5—7場。這當中有企業和村莊的邀約,也有官方活動。例如1月31日在海豐大湖鎮舉行的“玩轉年俗樂翻天·請到海豐過大年”系列活動,他們就受邀去表演麒麟舞、羅山拳和棍術,希望通過這些表演能進一步提高麒麟舞的知名度,更好地發揚傳統文化。
????虎獅等擬獸類傳統舞蹈作為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凝聚了海陸豐人民的智慧結晶,更是中華民族文化多樣性的生動體現。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