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群共植千重翠
——海豐聯安、赤坑、城東三鎮綠美建設側記
嶺南春來早,植綠正當時。為全面落實省委“百千萬工程”及綠美廣東生態建設部署,海豐縣聯安鎮、赤坑鎮、城東鎮立足生態本底,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融入鄉村肌理。走進三鎮田間巷陌,可見黨員干部揮汗培土、群眾彎腰植綠的身影,耳畔是鐵鍬鏟擊泥土的聲音,鼻尖縈繞著新翻泥土的濕潤氣息,一幅幅綠美生態畫卷在春風中徐徐展開。

圖
城東鎮“植”此青綠踐初心。
聯安鎮:
厚植生態底色 共織長效綠網
走進聯安鎮的村莊,隨處可見“黨建紅”與“生態綠”交織的場景。鎮村干部手持《共建綠美聯安 共享生態家園》倡議書,踩著春露未晞的田埂開展“入戶聯心”活動。在農家小院里,他們坐在竹編板凳上,指著宣傳冊上的綠美地圖講解:“您看這片荒地,種上樹既能遮蔭又能固土?!?00份倡議書帶著泥土的溫度,從黨員干部手中傳遞到企業代表和村民掌心。

圖
聯安鎮為十五運會種棵樹。
乘著第47個植樹節和全民迎接第十五屆全運會的“春風”,聯安鎮先后組織開展了“我為全運種棵樹 共創共享‘零碳全運’”主題植樹活動及各村綠美生態建設系列活動,鎮領導班子廣泛動員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縣直幫扶單位、全鎮干部職工、各村黨員干部、志愿者及群眾代表等一同奔赴各個熱火朝天的“青綠戰場”,掀起新一輪鄉村綠化“大干一場”熱潮。社會各界人士在活動現場揮鍬鏟土、培土圍堰、提水澆灌。經過一番辛勤勞動,一株株樹苗錯落有致、迎風挺立,為早春聯安增添了一脈初青。今年以來,聯安鎮已種植新樹苗2367株,以實際行動為綠美聯安生態建設貢獻一份“綠”量。
赤坑鎮:
雕琢生態廊道 浸潤詩意棲居
漫步赤坑鎮仁家村龍船溪畔,2公里生態廊道已初現雛形。市縣鎮三級黨員干部組成的“綠色先鋒隊”,為剛栽下的黃花風鈴木培土。304株鄉土樹種沿溪而立,嫩綠葉片在春風中輕顫,與對岸金黃的油菜花田相映成趣。老黨員老陳擦著汗笑道:“等明年春天,這里就是‘風鈴搖金、碧水映花’的好去處。”

圖
赤坑鎮“綠色先鋒隊”植樹筑造綠美屏障。
春風拂過赤坑鎮的田野巷陌,21個村(社區)掀起了“一村一景”的綠化熱潮。長圍村在圍內自然村后山連片種植經濟果林,將荒坡改造成飄香四溢的“花果山”;上埔村在香泉寺后打造櫻花紫薇景觀帶,讓春色連片呈現;茅湖村在長慶寺周邊規?;N植荔枝林,既守護了荔枝文化又構筑了生態屏障……各村因地制宜的綠化實踐,讓“推窗見綠、行路成蔭”的美好愿景在房前屋后落地生根,群眾自發在庭院栽種的三角梅、九里香等花卉,更如繁星點綴在綠毯之中?;顒赢斕欤?1個村(社區)累計發動黨員干部、群眾代表300余人種植各類苗木1349棵。
城東鎮:
激活末梢細胞 共繡庭院春色
城東鎮赤山村里,一場特殊的“植樹接力”正在進行?;顒蝇F場,大家分工協作、相互配合,揮鍬鏟土、扶苗填土、提水澆灌,給樹苗安新家,經過一番辛勤勞作,紅花紫荊、秋楓、黃花風鈴木等樹種迎風而立、錯落有致,成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截至目前,城東鎮因地制宜打造了關東村瓦窯山生態公園“人大代表林”、河中村“青年林”、赤山村“紅領巾林”“禁毒林”“青年林”“政協林”等主題林,今年來共發動干群2000多人次參與綠美建設,累計完成植樹約12500株,高質量推進綠美生態建設。

圖
城東鎮秀美庭院添春色。
為確保綠美生態建設工作做細做實干出成效,城東鎮多管齊下、持續用力,以人居環境整治“小切口”推動綠美生態“大提升”,組織黨員干部和群眾統籌村莊“四旁”“五邊”等應綠未綠區域,“見縫插綠”對邊角地、廢棄地進行綠化改造提升,因地制宜種植花草樹木,打造一處處鄉村小微景觀,以綠點綴鄉村美。探索“黨員示范+巾幗推動+群眾響應”的“美麗庭院”建設模式,通過打造“美麗庭院”,由“一戶綠”變“整村綠”,推動鄉村風貌從“一處美”向“一片美”不斷延伸,讓“綠美城東”成為靚麗名片。
春生萬物,“植”初心,“樹”春暉。三鎮實踐如同三支生態畫筆,在嶺南大地上勾勒出不同韻致的綠美圖景。聯安鎮以機制創新守護每一寸新綠;赤坑鎮用詩意棲居詮釋生態價值;城東鎮讓庭院細胞煥發生機。當黨員干部的汗水滲入泥土,當群眾的期盼化作新芽,一幅全民共建、全域共美的綠美長卷,正沿著“百千萬工程”的脈絡徐徐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