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市商務局獲悉,今年1月至2月,我市網絡零售額達19.18億元,同比增長38.8%,增速位居廣東省首位。這一亮眼成績的背后,是我市以“特色產業帶為根基、農村電商為突破、市場主體培育為動能”的系統性變革,從全球珠寶供應鏈樞紐到田間地頭的數字化革命,是我市以創新實踐詮釋“小城市大作為”的產業升級路徑。
在產業升級中,海豐縣金銀珠寶首飾產業帶作為核心引擎,貢獻了全市網絡零售額的52%。這一產業帶的爆發式增長,得益于三大戰略布局。一是跨境電商賦能“賣全球”,與亞馬遜、阿里國際等平臺深入合作,為產業帶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二是數字化設計驅動“高附加值”,融合潮汕非遺工藝與現代設計,推出“國潮出海”系列產品,在阿里國際、亞馬遜、TikTok Shop等平臺熱銷,產品溢價能力提升40%。三是全鏈條服務生態的構建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建成“關稅匯一站式服務中心”,首創外貿綜合服務結算系統,讓我市成為全國農業銀行外貿新業態結算樞紐,有效解決外貿中小微企業直接收取出口貨款及外匯核銷的便利性問題。
與此同時,我市農村電商成為第二大增長極,其成功關鍵在于“品牌化、標準化、數字化”的三重升級。一方面,區域品牌矩陣激活了產品價值,“汕農領鮮”公用品牌覆蓋陸河青梅、晨洲蠔、馬鮫魚丸等8款產品,通過抖音“山貨上頭條”流量扶持,帶動品牌溢價提升。另一方面,物流“加速度”為汕尾“海鮮經濟”賦能,新鮮的海鮮到達汕尾馬宮漁港后,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進行銷售,最快12小時便能到達消費者手中。此外,“新農人”培育計劃也為農村電商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市商務局聯合汕尾職業技術學院、汕尾技師學院共建跨境電商產教融合示范基地,輸送懂技術、善運營的復合型人才,為農村電商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活力。
在電商經營主體培育方面,我市通過“政策+生態+服務”組合拳,實現電商經營主體數量年均增長20%以上。出臺的《汕尾市扶持電子商務發展若干政策》支持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建設,最高可獲100萬元扶持資金,培育壯大電子商務市場主體,最高可獲30萬元扶持資金等。引入抖音電商直播基地,提供“選品-直播-物流”全流程服務,孵化企業首年存活率達80%以上。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跨交會”等展會活動,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展國內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