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是春耕春管的關鍵時期,城區各地農民搶抓農時,投入到春耕生產中。行走在城區田間地頭,種植戶整地、播種、澆水……農資銷售門店里,農戶忙著挑農資、執法人員檢查農資……繪就出一幅“人勤春早忙耕種”的春耕圖。
農業興,百業興。開春以來,城區聚焦“三農”工作重點,及早謀劃、精心組織、迅速行動,搶抓有利時機,全力推進春耕備耕各項工作,打好春耕備耕和春播春管“主動仗”,為實現農業增產增效增收開好頭、起好步。
▲農技特派員檢查秧苗生長情況。
3月21日,城區以“現場觀摩+集中動員”的形式,在紅草鎮海梧村舉行春季農業生產暨支農服務下鄉現場會,通過組織互學互看,交流“三農”工作好經驗、好做法,對照實際工作找差距、補不足、促發展。
現場會上,農業機械轟鳴聲此起彼伏,滿載秧苗奔向田間,來回穿梭間,一株株翠綠的秧苗被均勻地插入田中,原本光亮如鏡的水田不一會兒工夫就披上了一襲“綠裝”。農民正在水田間耙田犁地、有序插秧。“以前犁地靠牛,插秧靠人。現在政府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買農機有補貼,大家都能用上農機,讓我們的春耕不僅插秧速率快,秧苗成活率還高,真正是為農民減負了!”一農戶對記者說道。
隨著一陣轟鳴聲響起,水田上空不時有無人機輕輕掠過,均勻地向下方噴灑肥料,短短一分鐘時間便完成一畝地的追肥。“無人機作業不壓地、不受地形限制,可以避免大型機械對作物的擠壓破壞,與人工比損耗少多了。”農技工作人員一邊操控無人機施肥,一邊介紹道。“無人機除了可以灑藥,還可以播種,甚至澆水,只需在程序端上動動手指,就能完成春天農忙的大部分農活,這下種地也成了‘輕快活’!”
田埂邊的科技服務點熱鬧非凡,城區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的農業科技特派員(輕騎兵)正在設置展位開展科技下鄉服務。農業科技特派員圍繞土壤改良、播種時機、田間管理等關鍵技術問題,為前來咨詢的農戶耐心支招。“科技特派員講的技術特別實用,他們講解細致,我們聽得明白,對我們農業生產幫助很大。”農戶吳大姐聽完講解后豎起了大拇指。
除了提供技術指導外,農業科技特派員還免費向農戶送去化肥、除蟲害藥物等,切實解決春耕生產中遇到的問題,現場發放《春耕生產技術指南》《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手冊》等宣傳手冊及農藥安全使用、農業轉基因問答等技術指導宣傳資料,為春耕生產提供技術支撐。
▲農技人員在保養農用無人機裝備。
為強化春耕生產保障服務,城區常態化開展科技支農行動,農業科技特派員充分發揮病蟲偵察員、防治指導員、法律宣傳員、用藥調查員作用,奔赴各地田間地頭,為農業企業、農戶撂荒復耕、春耕春種工作把脈問診。
“農技專家經常過來為我們提供專業性的技術指導,比如育秧、育苗控肥、控苗、除病蟲害等。”農民陳大伯告訴記者,除了提供技術指導外,農業科技特派員還免費向農戶送農資。截至目前,城區已開展農業科技推廣服務586人次,服務次數199次,其中,常態化服務149次,防災減災服務27次,技術攻關服務23次;解決技術需求31次(項),服務里程4005.35公里,切實打通春耕生產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春耕備耕有序開展離不開化肥、種子、地膜、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應,各種農資產品正進入購銷旺季。在城區一家農資銷售門店內,記者看到,一袋袋種子、化肥等農資產品整齊地擺放有序,銷售人員熱情地向顧客介紹各類種子的產量、品種、成活率等。“政府將春耕生產所需的作物專用肥、配方肥、緩釋(控)肥、有機肥料等納入物化補助范圍,同時,還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大大減少了我們購買肥料的投入成本。”一位正在挑選購買農資的農戶高興地說。
為切實保障農民群眾合法權益、保障春耕生產,今年春耕期間,城區全面開展農資打假專項執法行動,緊緊圍繞農資監管重點環節和領域,強化執法監督檢查,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違法違規行為,協調籌備好春耕生產急需的種子、化肥、農藥、地膜等物資,及時調度農資產品缺口,跟蹤農資市場價格變動,確保春耕備耕生產安全有序。自開展專項行動以來,城區已出動執法人員96人次,檢查農資經營門市16家次,農業生產主體8家次,抽樣檢測農產品42批次,并與各類生產經營主體簽訂了《汕尾市城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汕尾市城區農資經營責任書》24份。
據了解,城區今年計劃春播農作物總播種面積 3.69萬畝,其中,早造水稻計劃種植面積2.2萬畝,薯類0.21萬畝,花生0.42萬畝,蔬菜0.85萬畝。截至目前,該區已落實育秧面積2.2萬畝,完成計劃的100%;落實插秧面積0.66萬畝,完成計劃的30%;完成蔬菜種植0.91萬畝,占計劃總數的7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