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不長但感悟很多。2021年11月到海豐縣平東鎮九龍村任駐村脫產干部的陳梓翔談起駐村工作的心得,總結了“底、細、實、嚴”四字。他說,只有真正以“底、細、實、嚴”四字自勉,并時刻校準應用,才可以稱得上是一名合格的駐村干部。
![]()
陳梓翔(右)在田間地頭走訪村民。
?
未脫產駐村前的陳梓翔在平東鎮黨政辦工作,由于“面向”的轉變,他更多的是擔心自己能否勝任這項工作。面對常住人口少,村集體收入薄弱的現狀,如何做好村委為民服務工作?怎樣才能切實解決村民最實際的困難?通過哪種方法才能讓弱勢群體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得到最大限度的幫扶……在接到新崗位通知的他,心中涌起無數個問題。
所謂彷徨,皆因心中無底。為了讓自己能迅速接觸“底氣”摸清“底數”,更真實全面地了解轄區的情況,陳梓翔到村委的前兩個星期,便在村委書記、村干部的帶領下,對轄區內現居住的困難戶、孤寡老人進行走訪,對村民小組的分布、主次道路的布局有了清晰的認識。通過走訪,對于村里基礎管理和為民服務方面有了初步的認識。這些,都為他更好地服務基層、奉獻基層,做一名稱職的基層工作者奠定了基礎。
![]()
陳梓翔(左)查看水利設施。
?
未脫產駐村前,在鎮黨政辦工作的陳梓翔與群眾接觸較少,此次參與脫產駐村后,他體會到,要把老百姓的事辦好,就要從細微處著手。老百姓的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為滿足村民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需求,在用好傳統載體搞好經常性服務的同時,陳梓翔與村“兩委”干部形成共識,大力實施“便民服務工程”,認認真真為老百姓辦實事。陳梓翔與村“兩委”干部做到了預約式服務與錯時服務并行:通過電話、微信、民情地圖網格員等,隨時隨地接受村民預約;在中午、晚上及周末等村民休息時間,安排村委工作人員值班或上門服務,方便村民辦事。為切實解決村民的日常生活及困難,陳梓翔和村“兩委”干部還通過調查走訪、實地查看、召開轄區村民座談會等形式,為轄區困難村民辦理大病救助、困難臨時救助。
?
擔任駐村干部后,從鎮辦公室來到了村委,陳梓翔覺得憑自己在鎮辦公室工作積累的經驗遠遠不能滿足基層工作的需要,所以凡事都講求從“實”做起,切實轉變工作作風。
駐村以來,他努力做到“四勤”:腦勤,凡事提前考慮,多想,空閑時間拿預案;手勤,對于當天的工作認真梳理,做好記錄;嘴勤,遇事多請教,當自己認為什么事情都考慮好了的時候,也不要忘了親力親為,有時候,多打一個電話,多問一句,事情可能會辦得更圓滿;腿勤,駐村工作,就要多到各自然村走訪了解情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帶頭干事,才能更好地了解民生,解決問題。同時,自覺樹立三種意識:一是“出思路”,樹立不主動工作就失職的意識;二是“出措施”,樹立不出措施就是責任心不強的意識;三是“出形象”,樹立不創先進就落后的意識。
“站在村民的立場考慮問題,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看到樸實無華的村民臉上愜意的笑容時,作為脫產干部,這種快樂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心里那絲溫暖和感動,讓我覺得工作上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陳梓翔說。
?
雖然參與脫產的時間不長,但陳梓翔深刻認識到不能夠再按照以往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因為其言行舉止代表著鎮黨委、政府在群眾心中的形象,必須在各個方面嚴于律己,有一個更“嚴”的標桿。為此,陳梓翔在當好“政策宣傳員”引導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當好“黨建指導員”著力建強村級黨組織、當好“發展參謀員”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當好“矛盾調解員”助力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當好“群眾服務員”全力為民辦實事解難題五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受到了群眾與村委好評。
陳梓翔一個多月的脫產實戰,既有挑戰,更有收獲,在積累一定工作經驗的同時,也認識到自身的一些不足:一是基層工作事無具細,知識和經驗需進一步學習和積累;二是面對具體工作時,綜合協調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三是在村委管理工作中缺少膽識和魄力。同時,他也清醒地認識到所做的工作距離上級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將更加努力、務實,以實際行動詮釋自己追求的“平凡服務、彰顯精彩,扎根基層、綻放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