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播出系列報道《宜居宜業宜游新陸豐》第四集《上英鎮:用奮斗繪就幸福生活新圖景》。今天,我們的目的地是上英鎮,這是個以甘薯為農業支柱產業的地區,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里百姓甘薯般香甜的生活。
?
來到上英鎮浮頭村,穿過村口的廣場,在小巷里穿行,歷史和現代在古樸的磚瓦間交匯。沉淀在這里的是近百年前的崢嶸歲月,“四房公”農會舊址的磚石見證了莊育群等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的幸福奮斗史。斗轉星移,硝煙在歷史的長河中湮滅,改變的是鄉村風貌,不變的是人們對幸福的追求。
上英鎮浮頭村村民 莊勉力:(莊育群)他剛剛結婚3個月,參加革命就給反動派在東海殺掉了。為了老百姓,今天的幸福生活,舍得自己的小家,為了大家,犧牲自己的一切。
?
今年以來,上英鎮全力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拆除建筑物16814平方米,清理建筑垃圾、雜草等10040.2噸;打響“四好農村路”大會戰,累計完成道路“白改黑”3.45公里,鋪設彩虹路24.5公里;開展綠化美化工程,打造了“四小園”5個,累計種植樹木花株14萬余棵。
?
上英鎮浮頭村村民 莊勉力:應該說是變化特別特別的大,不光是村容村貌的變化提高了,人們的生活也提高了。
?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當地廣泛流傳“螺地山向北斗,獅象山守水口、空殼山做印斗”的俗語就是對上英鎮美麗生態的體現。煙港河畔,濱湖棧道、碼頭公園即將打造完成,為當地群眾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
?
上英鎮群眾:以前這里的堤壩,各方面比較破爛。現在鋪石、鋪草、種花、鋪路,現在就漂亮了。群眾晚上都來這里,大家都說很漂亮,都說好。
?
上英鎮群眾:平時我來這里逛逛,好多人來這里拍照、旅游、觀光,外地人、深圳旅客都有到這里來。
?
近年來,上英鎮突出紅色旅游+“山、水、田、村”,著力推動特色農業與田園觀光相結合,打造產、鄉、景一體化融合發展的陸城西部大花園。作為傳統的農業大鎮,上英鎮在鄉村振興中加大“三塊地”改革力度,盤活土地資源。浮頭村更是引入科技“活水”,流轉鹽堿地進行鹽水稻種植。據悉,這是汕尾市第一塊鹽水稻種植試驗田。目前,上英鎮通過采取“合作社+農戶”模式,將撂荒地統一流轉至合作社,種植水稻、玉米、西洋南瓜等農作物,實現復耕撂荒地1280.66畝。
?
上英鎮黨委書記 鄭俊騰:下來,上英鎮將圍繞陸豐市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抓改革、促創新,突出我鎮生態優勢,推動特色農產品品牌化,因地制宜,寫好鄉村振興“四篇文章”,為陸豐市奮力裂變發展,實現藍色崛起,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美麗新陸豐,貢獻上英力量!
?
來源:陸豐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