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交通秩序管理,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保障群眾人身安全,同時助力海豐縣“雙創”工作。近日,海豐公安集中警力持續開展交通秩序整治行動,集中攻堅關于摩托車、電動車的交通違法行為。
海豐公安史無前例的高壓嚴打態勢和高密度的整治力度,引起社會各界人士強烈的反應,有人拍手稱快叫好,表示支持警方打造良好的交通環境,有人義憤填膺,認為執法部門罔顧民生民聲嚴打民眾賴以出行的摩托車。一時間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聲音一:是否有必要如此高壓態勢整治交通?
自古以來,交通就是民生要義和社會基石,所謂“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完善的交通網絡、安全良好的交通環境,既是市民快捷、便利、安全出行的直接保障,也能提升市民幸福指數,更是城市進步和文明的體現。可以說,整治交通問題不容置疑且刻不容緩。
聲音二:整治交通為何不講情面?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傳統底蘊,使我們在社會生活中,習慣以道德規范約束,以自己主觀情感分辨是非對錯,但法律是懲惡揚善規范約束人,若現實生活中,以情代法,不公正之事將更多;以情代法,那法將不法,罔視規則約束的社會將亂套,甚至將處于分崩離析的境地。因此,只有遵照嚴格的法律為準繩,在司法與執法過程中堅持法律為準,充分尊重法律權威的前提下,社會才能有條不紊的運行。法制,終是正途。
聲音三:嚴打行動傷害了部分群眾的利益
海豐公安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對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機動車輛進行查處、扣留等。既然法律明文規定,若違反,必然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無可非議。
(附: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部分條例圖片)
法律規定機動車上路應當按規定懸掛機動車號牌,放置檢驗合格標志、保險標志,并隨車攜帶行駛證、駕駛證等,是為了便于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于流動性極強、情況瞬息萬變的道路交通秩序狀況實行現場即時監督和管理。試想下,若無牌無證車肆虐,就像不明身份的人闖入一個正在開會的會場,保安人員當然要阻止和盤查,因為這關系整個會場的秩序和人們的安全。換言之,公安依法整治行為,不僅不是傷害群眾權益行為,而是最大限度的保護群眾保障群眾的行為。
聲音四:集中警力的抓車行為,是懶政表現,是政府失職讓民眾承擔的行為。
“懶政”是引用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4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的發言,即“光圖省事,一禁了之,說難聽一點,這不就是懶政嘛”。此話不假,但“懶政”是針對個別地方“禁摩”行為。所謂“禁摩”是指無論合法、非法摩托車、電動車一律禁,一刀切。這是沒有法律根據的懶政。而海豐從未模仿某些城市大搞“禁摩”,而是根據城市交通現狀整治交通秩序,依法嚴打交通違法行為。談何“懶政”?
此外,經濟和文明建設相對薄弱的汕尾,尋求發展與文明建設的路上,在堅持中摸索,在摸索中前進。而砥礪前行的過程,無可避免要面對摒除社會陋習打擊社會不法之風,無可避免會出現質疑,出現某些和個人利益的沖突。作為法制國家,創文城市,除了需要履行維護法律權威依法執法的執法者,更需要知法守法文明公民,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支持依法執法的行為。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治建設人人有責。
公安重拳出擊整治交通違法行為,掀起嚴管嚴打的聲勢和氛圍,充分運用罰、扣、拘等法制手段,營造安全、有序的城市道路環境。這是依法履職、勇于擔當的行為,不僅需要廣大市民的理解,更需要以身作則的支持。行動起來,堅決和違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為說不,欲創文明城,先做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