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英雄藍愛珍
作者:吳文鋒
???藍愛珍,女,1909年出生于海豐縣城南門藍厝街。父親名乃清,母親邱氏。藍愛珍自幼好讀書、寫字,容貌出眾,聰明過人,父母視其為掌上明珠。
1924年,愛珍就讀于海豐縣高等小學,同學有甘秀棉、陳瓊云、敖少瓊等二十幾人,這些同學在大革命時期、第一次土地革命時多數成為優秀的農運、婦運骨干。
愛珍在學校學習期間深受彭湃革命思想影響,在林鐵史的直接領導下與同學們一起積極投入到學生運動、農民運動、婦女運動等革命工作中,在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中加入了共青團和中國共產黨。
1927年,藍愛珍和王淑芳、陳美英在縣城負責交通聯絡工作。同年底,藍愛珍與吳克綿(中共海陸紫特委、陸豐縣委書記)結為革命伉儷。
1928年,國民黨反動政府派重兵攻打海豐,藍愛珍隨丈夫吳克綿轉到陸豐工作,繼續堅持武裝斗爭和婦運工作。
1929年5月,藍愛珍患病,在山區缺乏藥品治療,經常化裝成客家老太婆模樣返回海豐縣蘭巷吳老家療病。
1929年5月19日,愛珍在家中門前洗頭,被壞人發現。壞人隨后到國民黨反動政府處告密。國民黨反動政府派軍隊包圍蘭巷吳家,藍愛珍被捕入獄。
???愛珍被捕時已經有三個月余身孕,她遭受敵人嚴打酷刑,始終抱定“寧愿飲彈死,不愿變節生”的信念。她至死不出賣黨和組織的秘密,敵人無法從她的口中得到信息。由于藍愛珍的政治身份特殊,敵人決定在5月22日槍決她,殺狗儆猴,給共產黨人以示警告。
視死而歸的藍愛珍撩起手銬上的鐵鏈昂頭挺胸走向刑場。敵人罪惡的子彈穿過藍愛珍的頭顱,鮮血飛濺在紅土地上。
解放后,藍愛珍被人民政府評定為革命烈士,愿烈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