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海陸豐農運時期的“十人團”嗎?
作者:戴鏡兵
?
一九二三年“七·五”農潮以后,農會曾經建立了“十人團”,以開展秘密活動。十人團是從蘇聯傳入的,其英文名稱為Tenmencab。
十人團的組織是:全縣建立一個總團,總機關設在得趣書室,團長是楊其珊,書記是陳修,成員有彭漢垣、萬維新等,鄭志云、林沛沒有參加。總團的成員每人又再發展十人成為分團;分團的成員,每人又再發展十人,這樣一直發展下去,全縣曾經發展至一百多個團,共約一千多人。
參加十人團時,采用了三點會的儀式,要殺雞,吃雞血,發誓等,以鞏固團員的信念。
十人團的工作,主要是對陳炯明的軍隊設監視哨,送秘密情報,串連和組織農會成員,鞏固農會的組織。在東征之前,曾經通過汕尾運載香港的鮮魚,用油紙包秘密情報,送至香港灣仔魚臺鄭嫂(漢垣之妻)的兄弟處,再由廣州派人來收。在東征期間,則團結農會積極分子擾亂陳炯明的后方,剪斷電線,為東征軍帶路,替東征軍挑東西等。萬維新領導的一個分團,設在崎嶺,對支援東征軍起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