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惠州史跡文化行隨筆(4)
陳治贈 ?2021年11月21日
? ? ? ?天遂人意,辛亥革命惠州史跡文化行巧遇好氣候。說是晴空,卻有云彩勤奮遮日,廣布清涼。說是陰天,卻有陽光不時閃爍,灑遍溫馨。不冷不熱,金秋好時光。離開鄧仲元舊居,我們來到第3處瞻仰景點、黃花崗72烈士之一、羅仲霍故居——蘇茅垅四角樓。
? ? ? 這是同一祖宗傳下的羅氏大家族聚居的巨大豪宅。歷經300余年的風風雨雨,依然閃現著昔日曾經的輝煌,惠東縣著名的人文景點。
? ? ? ?一、蘇茅垅四角樓簡介(相關文章抄摘,稍有微議見括弧)。
? ? ? ?蘇茅垅四角樓,位于惠東縣白花鎮聯豐村委聯豐村。興建于清代嘉慶年間。依山而建,座東北向西南,樓高二層。首層地面比樓外路面高出數米(居高臨下,氣勢非凡)。建筑平面中軸對稱,傳統的“四點金”式客家圍屋布局,呈長方形,磚木結構。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圍屋四角各置三層碉樓,故稱四角樓。
? ? ? ? ?首層外墻體用三合土夯建,二層以上用青磚砌筑。樓體首層正面設三個拱形大門,門上方分別陰刻“八卦”圖、“福”和“壽”字,周邊配雕夔龍、蝙蝠圖案(現仍非常醒目)。正座由前廳、中廳、上廳組成,屏罩、屏門有精致的木縷雕件、飛禽走獸、花卉彩繪(現仍栩栩如生)。首層設有廳廊、房間、天井、廚房、走廊和水井等,兩側建橫屋護襯。全樓共有15個天井,96間房。
? ? ? ? 樓前有寬闊閑庭,三合土圍墻護攔。兩側各開斗門(現存右側一座)。順青石板臺階而下,是與四角樓對應的開闊“曠地”(原貎不詳,目前枯草重疊,還有二口鐵網加封的水井)。“曠地”外筑有圍墻,與圍屋連接,渾然一體。圍墻右側設一大門樓,供族人進出(目前,圍墻蕩然無存,只存門樓孤芳自賞)。四角樓面前原有一半月型明池,現已填為平地(所處位置不詳,有可能是目前曠地)。圍墻外還有一小溪自右向左流過(有如玉帶束腰。不知是林木遮眼,還山走水移,站在樓前閑庭,無法望到小溪)。
? ? ? ? 蘇茅垅四角樓是羅氏族人用了20年時間才告竣工。鼎盛時居住三四百人。據說,這座四角樓里誕生了一個連續六代的書香世家,走出了三名清朝舉人、一名秀才、一位太平天國將領。出了一名辛亥英烈和兩位黃埔軍校生(妥妥的風水寶地)。如今,居民已全部搬離,古樓變得十分幽靜(在寂莫中回顧遠去的歲月)。惟有春節、中秋,族人回鄉祭祖時才現熱鬧。
? ? ? ?蘇茅垅四角樓是羅仲霍烈士出生、長大的故居。抗日戰爭勝利后,曾經作過“惠東行政督導處”的辦公地址。該建筑對研究當地古民居建筑工藝有較高的價值。2015年列為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 ? ?二、羅仲霍烈士生平(摘抄簡介,對誤筆不予置評)。
? ? ? 羅仲霍(1881—1911),原名堅、字璋、號則軍。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白花鎮聯豐村人。其堂叔祖羅添,是太平天國時農民起義軍的將領。羅仲霍幼年喪父,母楊氏,生有三子,仲霍居長。日常生計,靠母親幫人縫補衣服維持。蒙族人資助,仲霍在鄉間私塾就讀。聰明過人,重師好義,深得老師賞識,悉心教誨,學業日進。仲霍興趣很廣,尤其愛好文學,擅長詩文,習作文筆生動,被譽為“神童”。曾在家鄉授徒。
? ? ? ? 羅仲霍長大后,娶妻楊氏,生一子。其時母親年邁,貧病交加,家境清貧,無以為生。加之清軍鎮壓革命黨人起義,兵荒馬亂,鄉人紛紛逃離避難。1901年,羅仲霍只身到南洋謀生。1903年,在檳榔嶼得友人資助,入讀檳榔嶼師范學校。一面讀書,一面向報刊投稿,以解決部分生活費用。1906年,以優等成績畢業,受聘于吉隆坡遵孔學堂、荷屬火水山中華學堂教書,曾任該校校長。同年6月,參加了孫中山在檳榔嶼建立的中國同盟會分會。
? ? ? ?1910年7月,孫中山在馬來西亞與中國同盟會干部制定了辛亥年廣州起義的計劃,并在檳榔嶼發通邀請各地同盟會主要干部前來商量革命方略。同年11月13日,黃興、趙聲、胡漢民以及檳榔嶼、怡保、芙蓉和東南各省同盟會代表,在檳榔嶼打銅街120號同盟會會址開秘密會議,擬訂了廣州起義計劃并安排了各項準備工作。其時,仲霍在檳榔嶼任報刊主筆,參加會議見到了孫中山。隨后以紙筆當刀槍,在報刊上連續發表文章,指出列強侵欺,清廷腐敗,民想沸騰、中國非革命無以自救,號召海外赤子為國赴難。
? ? ? 1 911年1月,黃興、趙聲、羅仲霍等人到香港,建立廣州起義統籌部,統一籌劃起義工作,羅仲霍被委任為第10路指揮,負責攻打電訊局。因起義時間多次改期,革命黨的個別組織已被敵破獲。陳炯明認為敵有準備,堅主緩期。多數革命黨人表示:有進無退,萬無緩期之理!并留下絕命書,整裝待發。同年4月27日下午(農歷三月二十九日),羅仲霍等百余人,跟隨黃興攻打總督署。在戰斗中,羅仲霍冒著槍林彈雨沖鋒在前,斃敵甚多。不幸左腳中彈負傷,誤入旗下街,被清軍所捕。解至南海縣署,臨刑不屈,大義凜然,慷慨陳辭,聞者動容。英勇就義,年僅30歲。羅仲霍犧牲后葬于廣州黃花崗,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中唯一的一名惠州籍烈士。
? ? ? ?三、緬懷羅仲霍先烈活動拾萃(初步網絡搜集)。
? ? ? ? 1933年間,羅仲霍烈士哲嗣羅景炎在廣州創辦仲霍學校。首任中山大學校長鄒魯題寫校名。日寇入侵中國,仲霍學校被炸毀,學校停辦。羅景炎將學校的校牌及少量書桌等教學工具運回故鄉。
? ? ? ?……
? ? ? 2011年9月16日在全國公映的歷史劇情片《英雄·喋血》(趙崇基執導,廖啟智、謝君豪主演,珠江電影集團出品。影片狀況暫停訂購。)有羅仲霍烈士(國內影視演員趙炳銳飾)在黃花崗起義打響之前在廣州的形象。
? ? ? 2012年前后,惠東縣政府在羅仲霍故居布展,展出羅仲霍烈士光輝史跡。同年8月29日惠州市僑聯負責人一行到蘇茅垅四角樓調研、參觀羅仲霍烈士史展。
? ? ? 2015年7月3日上午,惠州市僑聯邀請羅仲霍后裔來惠座談,緬懷羅仲霍烈士英雄史跡。
? ? ? 2018年11月間,惠州市博物館舉行蘇茅垅四角樓文物保護單位豎碑儀式。
? ? ? 2021年5月31日,惠州市舉行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座談會,緬懷辛亥革命先輩豐功偉績,羅仲霍烈士后人應邀參加。
? ? ? 2021年10月31日,惠州市和海豐縣數十位文史愛好者,聯袂開展“辛亥革命惠州史跡文化行”活動,觀瞻羅仲霍故居及史跡。
? ? ? ?羅仲霍故居布展以來,觀瞻羅仲霍故居及史跡的訪客不斷。
? ? ? 壯志未酬身先死,滿腔熱血薦軒轅。羅仲霍烈士永垂不朽!
? ? ? ?四、蘇茅垅四角樓現狀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