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沙會議中,起義軍遭遇敵軍突襲,部隊在戰亂中被沖散,遭遇深重危機。海陸豐黨組織及農運干部聞風而動,積極展開營救,將周恩來、葉挺、聶榮臻等一批革命領導人渡往香港,為后續的革命保留中堅力量。
?
?
流沙會議之后
南昌起義爆發后,起義軍日夜兼程,一路南下,在播下紅色種子的同時,也遭到反動派的瘋狂鎮壓。1927年10月3日下午,南下部隊到達普寧流沙后,前委書記周恩來抱病組織起義軍領導人在流沙天主教堂召開軍事決策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賀龍、葉挺、劉伯承、惲代英、彭湃、李立三、聶榮臻、張國燾、譚平山、郭沫若、賀昌、徐特立、吳玉章、周逸群、廖乾吾,國民黨左派人士張曙時、彭澤民、陳公培,汕頭市委書記楊石魂等人。
流沙會議開到當天下午4時許,突然接到普寧農會會員報告敵軍前來截擊的情報。周恩來宣布會議結束,命令起義軍各領導干部率部隊撤出流沙,向海陸豐方向轉移。由于天黑,部隊被攔腰截斷,在蓮花山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突圍戰。
周恩來和賀龍、葉挺一起指揮作戰,他們命令二十四師的三個團沖出重圍。然而敵軍勢頭猖獗,起義軍的二十四師及指揮部機關戰死千余人。周恩來見戰況不利,奮力指揮警衛營護送領導干部突圍。最終,他們雖突圍出來,但都被沖散,失去了聯系。
?
?
海陸豐大營救
在1927年10月3日的蓮花山戰役中,前委、革委領導人員被沖散。次日,大部分被沖散人員經惠來葵潭進入陸豐東南部,在農村中找到中共黨組織或農民協會。在當地黨員和農民帶領下,這些人員先后達到陸豐甲子港、湖東港。在海陸豐黨組織和農運干部的協助下,10月5日,起義軍總指揮賀龍,參謀長劉伯承,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委員彭湃,革委會主席團成員惲代英、譚平山,革委秘書長吳玉章,財政委員會主席林伯渠,工農委員會主席張國燾,政治保衛處處長李立三等人到達甲子港。7日,他們陸續乘坐木船離開甲子港,安全抵達香港。
在中共汕頭市委書記楊石魂的陪同下,在當地農民的護送下,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委員、前委書記周恩來,以及起義軍前敵總指揮、十一軍軍長葉挺,十一軍黨代表聶榮臻,先到達陸豐湖東。因未找到地方黨組織,他們又返回南塘,與中共陸豐南塘區委書記黃秀文取得聯系。
?
?
搶渡碣石灣
蓮花山戰役后,周恩來瘧疾益重,連日高燒不退。葉挺、聶榮臻隨周恩來留在陸豐治病,其余領導人分別乘船赴香港。周恩來一行在楊石魂的掩護下,經陸豐的湖東、南塘等地,后由南塘區委書記黃秀文接回金廂黃厝寮村家里休養治療。
周恩來在黃厝寮治病期間,得到了陸豐縣委的關心,安排醫生治療,經過精心護理,身體好轉。于是黃秀文落實安排好赴港船只,計劃擇日前往香港。不料其后數日狂風驟雨,海面波滾浪急,不宜出海。直至10月23日,海上終于風平浪靜,周恩來、葉挺、聶榮臻、楊石魂、黃秀文等人從洲渚乘船赴香港,踏上新的革命征途。
?
?領導干部名錄
1927年10月,海陸豐營救了一大批南昌起義官兵,保存了中共后續逐步發展壯大的重要領導力量。其中有許多人在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中,成為發揮重要作用的關鍵人物。
周恩來:南昌起義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政府總理,并曾兼任外交部長。
劉伯承:南昌起義軍中共前敵委員會參謀團參謀長,后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賀龍:南昌起義軍總指揮,后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聶榮臻:南昌起義軍第十一軍黨代表,后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林伯渠: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委員兼財政委員會主席,后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
葉挺:南昌起義前敵總指揮、第十一軍軍長,后為新四軍軍長。
吳玉章:南昌起義革命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后為中國人民大學創始人。
惲代英:南昌起義中共前敵委員會委員,后參與領導廣州起義。
李立三:南昌起義中共前敵委員會委員,后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
譚平山:南昌起義中共前敵委員會委員,中共廣東支部書記。
彭湃:南昌起義中共前敵委員會委員,后為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
廖乾吾:南昌起義后擔任革命委員會總政治部秘書長、宣傳委員會委員,第二十軍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郭沫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政務院副總理,中國科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