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紫縣蘇維埃政權
1928年6月,海陸豐革命斗爭進人困難時期,省委看準時機,指示成立海陸惠紫暴動委員會,領導四縣的夏收暴動,積極恢復斗爭工作。10月,為設立四縣統一指揮機關,廣東省委正式設立中共海陸紫特委,惠陽縣委由省委直接聯系,并指示四縣暴動委員會改稱革命委員會。海豐梅隴、陸豐新田、惠陽高潭等地陸續恢復蘇維埃政府,重新開展革命宣傳,擴大革命武裝力量。1929年10月,新工農紅軍隊伍—一紅軍第四十九團成立,重新開辟了海豐、陸豐、惠陽、紫金四縣邊區根據地。1930年春夏間,海陸惠紫蘇區勢力迅速擴大。同年12月,海陸紫縣蘇維埃政府在陸豐激石溪成立,迎來海陸豐地區革命斗爭史的新篇章。在黨的領導下,紅軍和根據地逐漸恢復,并有了新的發展。海陸紫縣蘇維埃政府于1931年秋遷至黃羌苦竹園繼續堅持斗爭。
然而,1932年至1933年,由于廣東的反動武裝部隊多次大規模進攻,以及隊伍內部受錯誤路線的領導,海陸豐地區的反“圍剿”力量受到嚴重削弱。1933年5月蘇維埃政府主席林覃吉犧牲,蘇維埃政府向陸豐激石溪轉移。1933年11月29日,海陸紫縣蘇維埃政府主席團成員鐘一強等縣區機關干部和赤衛隊188人在激石溪長坑尾臥悶兜山上被國民黨重兵圍困,英勇奮戰至全部壯烈犧牲。直至1934年初,海陸紫縣全部被敵人占領,革命陷于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