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陳治贈? ?2022年2月25日
(來源《半月談》。2022年2月24日20;37;21鳳凰網資訊)
? ? ? ?2月23日,江蘇省委省政府調查組公布了“豐縣生育八孩女子”調查結果及追責問責情況,回應了公眾疑問。但是,針對豐縣事件暴露出的問題,我們還要保持警醒和追問。事件引出的受害者群體急需解救和扶助,積壓已久的社會問題需要依法處置,相關基層治理生態中的深層次問題也需要進一步梳理和解決。民眾期待中,太多事情必須改變,我們需要時間,更需要決心!
? ? ? 一個問題在人們心中始終揮之不去:“豐縣生育八孩女子”身心長期遭遇摧殘,其周圍人群,包括一些鎮、村級組織工作人員,卻司空見慣、放任不管。為何出現這樣的咄咄怪事?這種麻木不仁的心態是如何形成的?顯然,這樣的深層次問題不解決,很難保證類似事件不會再次發生,更不要說徹底鏟除其存在的社會土壤。
? ? ? 追尋這種麻木不仁心態的根源,既有農村熟人社會基于共同利益相互包庇的歷史慣性,也有基層法治建設滯后、法律意識淡薄的現實問題,更暴露出相關農村基層黨組織、村民自治組織的嚴重失職。醫治這樣的病癥,加快法治建設、提升執法力度是當務之急,要讓法律成為農村公共生活不可逾越的底線,在此基礎上還必須夯實基層政權,把黨紀政紀挺在前面,讓敢管敢干、堅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成為鄉村治理的核心力量。
? ? ? ?“對農村特殊群體缺乏保護和關愛的現象見慣不怪、麻木不仁”“人民立場不穩不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時時講、處處講,但在‘最后一米’懸了空、走了樣”……豐縣縣委和縣政府在反思中表示。可以說,豐縣事件給中國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帶來十分強烈的警示,那就是不論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在廣袤的社區、農村,在民生、司法等各個領域,依然還有可能存在諸多陳年舊疾、老案積案,各級黨委政府都不應該選擇性遺忘乃至習慣性漠視,而是應該敢于“翻舊賬”“清底數”,主動擔當作為,積極化解矛盾和問題,理順民心民氣,防范社會問題隱形加劇,夯實基層治理的厚實底座。尤其是在邊遠落后地區,更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重視對黨員領導干部“麻木癥”的醫治,通過教育培訓等方式,筑牢干部為民情懷、法治意識、道德觀念,提升干部適應時代變化、解決新老問題的素質和能力,讓他們在引領基層社會走向法治、文明、和諧進程中,發揮“領頭雁”“守夜人”作用。唯有此,我們才能確保“豐縣生育八孩女子”的悲劇不再發生。
? ? ? ? ? 轉帖感言:1、民間監督缺失,造成“豐縣生育八孩女子”事件的悲劇。今天有了調查結果及追責問責,體現民媒的巨大作用。為那些忌諱批評的當權者敲響了警鐘。2、“豐縣生育八孩女子”事件是極極其罕見的個案。舉一反三不僅僅是尋找地方是否有類似事件的翻版,更重要的是要對那些涉及民權民生的陳年舊疾把脈治療,老案積案來個清理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