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介仁先生捐資助農小記? ? 陳治贈? 2022年3月5日
? ? ? ?如何振興鄉村?是舉國關切的大話題。虎年吉祥,古邑大地又有新畫面。4日上午,海豐縣黃羌林場富足園村,春氣盎然,生機勃勃。中國好人陳介仁先生獨資贊助的15萬多株優質茶苗動土種植,開發山坡地近200畝。村民務實,素厭高談,欣喜相告:陳介仁先生為鄉里送來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米甕。
? ? ? 富足園村位于海、陸、惠、紫交界處,歷史上舊稱苦竹園村。解放后更名富足園村。現由4個自然村組成。在籍140戶670多人。實際在村居住人□130人左右。如此呈逐步向“無人居住”演變之勢的山村,如何振興,再現繁榮?是時下振興鄉村大戰略中面臨的大問題。靠什么吸引村民回歸故里,重整家園,又是問題中的問題。解決好問題中問題,振興鄉村的大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 ? ? ?富足園村種茶項目,由四個動力擰成一股繩才得以落實。
? ? ? ?一是村民有強烈的愛鄉愿望。海豐縣的鄉里,普遍有數百年的歷史,是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風水寶地,是后裔子孫的根。鄉興則民旺,鄉敗則民衰。故土難離,是傳統也是現實。鄉人無論身居何處,命運無不與故土的興衰相連。根爛枝枯葉落,這是正常人都明白的常理。即使有人一時發達,也不可能持久,甚至可能連一代都難以維持。振興鄉村,就是振興自己。富足園村不少在外謀生的村民,已在故鄉興建新樓,修繕舊居。平時鎖門閉戶,逢年過節,神佛壽誕,婚嫁喜慶,孝戶喪禮,不忘扶老攜幼回來居住十數天。這是中華傳統文化堅固厚實、村民深沉的故土情懷、振興鄉村強烈愿望的真實寫照。
? ? ? ?二是村干部要有帶領村民走陽光大道的決心。因現狀制約,落實振興鄉村大戰略,不可能朝說夕果。其中存在諸多不確定的困難和壓力。縣派駐村第一書記傅飛翔及曾火吉、曾統權等“兩委”成員,勁往一外使,與村民共商發展。理順了客觀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關系,清理了無法迥避的發展路障。村干部胸中有藍圖,肩上敢擔當。增強了村民振興家園的信心和希望。村干部任重道遠。
? ? ? ?三是因地制宜發展規模性的農業產物項目。將家鄉打造成集游、吃、住為一體,四季如春的大花園。不同的村落有不同的特色。富足園村山清水秀,自然特色豐富。陳介仁先生心系桑梓,多次實地調查,了解到富足園村有種茶的歷史。“苦竹坑”的鳳凰茶和“白水蔗”曾經名噪一時。目前仍能找到老茶樹的蹤跡。“香粘米”的品牌鋒發韻流。茶樹既有長期生長的優勢,又有早收獲和常年收獲的實利。陳介仁先生提出開發茶園和果園(主種油柑、桃、李、梅、銀杏及觀賞植物)兩大產業為開路先鋒,揚長避短,逐步發展能吸引世人來此觀賞、享受自然恩賜等旅游項目的建議和規劃藍圖,受到村民和村干部的熱烈擁護。
? ? ? ?四是陳介仁先生目前慷慨解囊30萬元,無償贊助優質茶苗15萬多株及果苗(桃苗已運抵待種)。將口號和藍圖轉化為現實。讓村民感觸遠景,充滿希望。現在的村集體經濟,絕大多數捉襟見肘。空口講大話容易,辦實事離開錢銀寸步難行。陳介仁長期與基層群體水乳交融,深知鄉村辦公益事業的難處。不僅贊助茶苗,而且派出20位員工協助裁種。同時鄭重承諾:茶園、果園的經營管理及今后的產銷,由鄉里自主。任何作物都是“三分落地,七分管理”。陳介仁真情表示:對于茶園、果園,將無償提供管理等技術指導。村興民旺,是陳介仁的心愿。村民發自肺腑,周邊鄉村心底羨慕:富足園村時來運轉,天降陳介仁這位大貴人。
? ? ? ? 值得一提的是,陳介仁先生除親力親為指導,還委托一輩子都在農村滾打摸爬、群眾工作經驗和農業知識豐富的退休人員陳朝實先生一捍插到底,落實種茶項目。果園產業也緊鑼密鼓推進。
? ? ? ? 圖為種茶現場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