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治贈? ? 2022年3月31日
? ? ? ?中華孝道文化,是集中華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儒教文化、政權文化精華的多元文化體系,形成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根本,維系家庭和諧、人際和諧、社會和諧的堅韌紐帶,衍生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基礎。包含拜祭先祖、敬養長輩、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兩全等豐富內容。由個體到整體延展攀高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境界。中華孝道文化,是構建生態文明不可忽視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因而,“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 之強音,永遠在錦繡河山中響徹、回蕩。
? ? ? ?中華孝道文化,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詮釋。社會發展到今天,中華孝道文化面臨著傳統與創新、傳承與摒棄,新舊交替的復雜局面。區分孝道文化的精華與糟粕,防止將嬰兒與洗澡水一同倒掉,是時下必須明確的話題。倫常關系的良性循環,就是其中之一。
? ? ? ?倫常關系是指倫理道德,倫理常態。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五倫為不可改變的常道,故稱“倫常。良性循環是指代代相傳,周而復始,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 ? ? ?倫常關系的良性循環,人生必須堅守“三孝”。
? ? ? ?一為盡孝。即:敬拜先祖,慎終追遠、感恩祖德,不忘根本。活著的后裔子孫,對已仙逝的父輩、祖輩,及溯流而上的歷代祖先,再也無法膝下承歡,只能用拜祭的方式,至敬至誠的心態,用燭光接引,焚香叩拜,供品感恩等傳統禮儀,寄哀思,盡孝道。正如古人所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動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過于誠”。
? ? ? ?二為行孝。即:牢記養育之恩。對健在的長輩,給予充分的尊重和無微不至的關心,養老送終。特別是對身患病疾,行動不便或無法自理的老人要細心護理,做到“久病床前有孝子”。為下一代樹立“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的樣榜。還有報答知遇之恩,以及危難之中的滴水之恩。
? ? ? ?三為大孝。即:養兒育女,糟糠之妻不可欺。只有傳宗接代,倫常關系才有可能持續。倘若后繼無人,倫常關系斷流,良性循環就無從說起。故而,孟子諄諄告誡后人:“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圖片摘之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