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曾有記載,艾草能芳香通竅,常聞能令人頭腦清晰、耳聰目明、記憶力增強,可預防感冒,還能活絡通筋。同時,還可以燃點艾條用作治病,稱為艾灸法。
? ? ? ?菖蒲作為水生草本植物,曾被《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之藥。其性溫味辛,主入心、胃二經,既能除痰利心竅,又能化濕以和中。
? ? ? ?端午節其實也有自己的花,“蜀葵”在端午節前后始花,故稱為“端午花”。其根、莖、葉、花、種子均可入藥,清熱解毒。
? ? ? ?神農氏嘗百草,始有醫藥。可有些草藥竟被人用作了毒品原料,這恐怕是古人始料未及的吧。
? ? ? ? 毒品,《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將其定義為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此定義的骨干是“毒品是藥品”。而在實際生活中,有些人是分辨不出毒藥、毒品、藥品之區別的。
? ? ? ? 藥,是一門大科學。其中的原理和道理,以我淺陋的見識,斷不敢率爾操觚,也非我所能陳述剴切而詳盡的。但借字說禁毒,從字形、字意的發展來管窺、推演毒品的發展規律及人們對毒品認知的演變,以此解決我們對毒品的認知困惑,進行深度的禁毒宣傳,倒不失為一件有意思、有意義的事情。
? ? ? ? ?藥:從艸(草)樂。《說文解字》:治病草。為什么要加樂字呢?樂是五聲八音總名,在古代,樂禮都是高雅愜意的一種享受,一是取其總稱之意,二是取音樂使人快樂之意。從篆體看,藥字是食草則樂的意思,人生病了自然不快樂,只有吃“草”(藥)才會恢復快樂,才會舒服。而且,依古音入聲字的讀法,《論語》中“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的樂是發“yào”音的,在吳方言中,音樂的樂和藥就是同音字。所以,清《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是這樣解釋的:“凡療疾之品皆曰藥。神農氏嘗百草,始有醫藥,凡草木鳥獸蟲魚之類,堪愈疾者,總名為藥。”這是我們祖先的經驗總結,并融合到了造字之中。
? ? ? ?“藥”字在演變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有名詞和動詞兩個詞性,名詞一指可以治病的東西,二指有一定作用的化學物品。動詞一指用藥物治療,二指使中毒或毒殺。這兩種詞性的意義大致是相匹配的。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藥經歷了植物到物質的過程,這也恰恰與人們對毒品的認知一致。
? ? ? ? 源自植物的毒品,大多是比較古老的,如罌粟在《本草綱目》中就已被歸入谷部,大麻、麻黃草則被歸入草部,另外還有植物加工制成的嗎啡、海洛因、可卡因、早期冰毒。這些毒品,一開始都是藥用的,它們總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如鴉片在《荷馬史詩》里被稱為忘憂藥,嗎啡則以希臘夢神Morpheus命名,海洛因則以德文的女英雄heroisch一詞命名,直到后來被濫用,其危害才為眾人所知。至于純化學的毒品,則不勝枚舉,如冰毒、浴鹽。所以,藥字的草字頭是它的物質屬性,樂字底則是它的功能屬性,而藥與毒品在現實意義上的比較,重點就在這個“樂”字上。
? ? ? ? 我們的禁毒宣傳和毒品預防教育,一直在刻意回避“樂”這個字。但正如藥的科學用量的療效與過度用量的毒效一樣,兩者合一,才是科學的認識。毒品,按照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產生的作用不同,分為興奮劑、抑制劑、迷幻劑三大類,人吸食毒品后的最初階段,都會感到舒服、輕松、興奮、迷離,這一點不用回避,也回避不了。
? ? ? ? 人腦中有種叫多巴胺的化學物質,作用是把亢奮和歡愉的信息傳遞。在生活中,一切讓人著迷的東西都會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追求快樂與追求愛情一樣,都是人的本能,并不是令人不齒的行為,快樂本身無罪,有罪的是無度和不可控制以及由此帶來的次生傷害。
? ? ? ? 搶險救援有黃金時間,在禁毒領域,同樣有黃金時間段。對于極易沾染毒品的高危人群和僅有一次吸毒體驗的吸毒者(大多數吸毒者第一次吸毒都有強烈的不適感)來講,黃金時間就是吸食第一口的前與后,此時,恐嚇式勸說教育是軟弱無力的。而在黃金時間內真正把工作做到位,則會極大限度地降低再次吸毒的風險,使吸毒者不必進入痛苦的戒斷癥狀和反復的戒毒階段。?
? ? ?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窘境。?
問:你為啥吸冰毒??
答:舒服哇!(做享受狀)?
問:你知道冰毒是毒品嗎??
答:舒服哇!(做無所謂狀)?
問:知道是毒品你還吸??
答:舒服哇!(做無奈狀)?
問:吃冰毒要得精神病的,會死人的!?
答:舒服哇!(做不耐煩狀)
? ? ? ? 實際上,吸毒者往往存在這樣的偽邏輯:因為舒服,所以可以吸,因為吸了沒事,所以無毒,最后,因為舒服,所以可以吸毒。吸毒者充其量也就是把毒品當藥品來服食的,絲毫不會理會這一特殊藥品的副作用,既然死不了,最重要的是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樂,但吸無妨。其中的邏輯關系問題就出在這里:用藥應具備三個條件,即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是否有毒副作用取決于用法和用量,是否連續使用或長期用藥,和舒服不舒服、可不可以安全吸入,是沒有因果關系的,是不能推導出無毒的。
? ? ? ? 或許有人會說,那吸一次沒事咯?要回答這一問題,就需要再次提到多巴胺。毒品的刺激,哪怕一次,就足以引起多巴胺的耗竭性分泌,但是,它會使原有的調節機制崩壞,使我們的大腦難以調節多巴胺的分泌,不斷地刺激,不斷地渴求,不斷地依賴,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癮癖,而這種機體的病變,僅靠意志力是無法戰勝的。也就是說,毒品,吸一口就有事!吸一次就會被毒品征服、控制,無人可以幸免。或許生命在于嘗試,但毒品,決不是牛溲馬勃,這無妄之毒物,切不可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