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的重要論述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應急管理工作的部署要求,以深化改革為突破口,全面夯實應急管理基層基礎,推動全市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水平明顯提升。
在鎮街應急管理機構改革中,我市明確規定成立鎮街應急辦、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為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提供組織保障。將應急管理工作納入“民情地圖”網格化管理,壓實全市3502名全科網格管理隊員隱患排查、日常巡檢、隱患上報職責,實現安全隱患早發現、早處置。目前,基層應急管理體系迭代升級橫向為鎮村組三級、縱向為“大數據+網格化+群眾路線”的“田字型”治理體系,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應急管理格局基本形成。我市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啟動深化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工作,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了經驗借鑒,改革成效得到省應急管理廳的肯定。
?同時,我市推動“一線三排”工作機制落地見效,常態化開展“一輛車、一把火、一座房、一艘船”和節假日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系統推進各重點領域行業安全風險防范工作,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執法大檢查,取得明顯效果。2021年“五一”假期后,我市各節假日均未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全年安全生產事故和死亡人數分別同比下降24.73%、12.68%,實現“雙下降”。其中,道路交通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21.98%、25.58%,降幅排名全省第五。
?面對50年一遇的旱情,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應急管理廳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加大投入力度,實施黃江河、螺河等多個引水工程,科學調度全市水源;大力實施打井取水工程,確保農業生產正常開展;實施應急供水,對全市現有庫容實施有計劃供水,組織人員上門指導協調幾家工業用水大戶主動降低用水量,全面整改市區供水管網漏損問題,將抗旱保供水各項措施落實落細落到位,為渡過干旱難關打下堅實基礎,有力保障了全市人民的正常生活用水。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還構建“大數據+網格化+主動監測+群眾路線”的四輪驅動機制,出臺森林防滅火“十五條指引”,多措并舉把牢森林防滅火基本盤。強化黨建引領,發動黨員干部、志愿者等群體超8萬人投入到包山頭、守路口中,織牢織密火源管控網。通過科技賦能,利用移動通信平臺、衛星通信、單兵、布控球、無人機等通訊設備,實現對山邊林區全監測。強化責任追究,對野外火源管控不到位的單位和相關負責人第一時間進行約談、問責,連續兩年實現清明節當天“零火情”。
?我市還從機制體制、人、財、物各方面全方位保障應急管理建設,增強隊伍素質,擴大市級綜合應急救援隊伍規模,提高隊員工資福利;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啟動“智慧大應急(一期)”項目建設,建設應急救災倉庫,為綜合應急救援隊伍、救援物資裝備打造先進的承接平臺,推動全市應急管理基礎建設躍上新臺階。
?
編輯:鄭潤文 劉曼雪(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