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尾東南沿海與山區接合部的汕尾市國有吉溪林場,森林郁郁蔥蔥,綿延不絕。這里是螺河水系新田河的水源發源地,也是螺河下游人民用水、轄區內12座水電站水源涵養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汕尾市國有吉溪林場圍繞筑牢生態安全屏障的目標定位,堅持生態優先、系統治理、科學利用、綠色發展思路,以全面推行林長制為總抓手,強化生態修復和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深化國有林場改革,探索轉型升級林場發展新路徑,不斷實現林場高質量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更加顯著。截至目前,汕尾市國有吉溪林場森林總蓄積量達32.1349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93.65%。
據悉,汕尾市國有吉溪林場建于1968年,地處粵東蓮花山脈體系,東連接陸河縣新田鎮,南與海豐縣黃羌鎮交界,西與惠東縣高潭鎮接壤,北與紫金縣南嶺鎮相連。林場總面積67338畝,其中國家、省級生態公益林面積49469畝,天然林面積34409畝。場部設在陸河縣新田鎮激石溪三江口,下設背音山、石碓涵、下村、下吉、竹頭窩、塘寮建、三把坑、南房8個護林工區。建場50多年來,汕尾市國有吉溪林場廣大干部職工堅守信念,用辛勤汗水染綠了陸河荒山。
汕尾市國有吉溪林場如何可持續發展?本著堅持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思路,林場歷任領導班子堅持科學規劃,始終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在國有林場改革前,就嚴格限制林木砍伐,目前尚存有建場初期種植的第一代林木;在推行國有林場改革后,果斷停止砍伐,大部分商品林劃入生態公益林管理。與此同時,在20世紀90年代提倡發展三高農業時,林場林地未對內、對外承包經營,未提倡非公有經濟參與林場營造林,在林場轄區未介入速生按樹種植及多種經營。正是發展定位和模式的一以貫之,使得大面積的闊葉天然林樹種得以延存。
眼下天氣雖然炎熱,但林場護林員仍每天堅持上山巡林,確保管轄區域森林資源安全。本著重點打造生態公益林品牌目標,汕尾市國有吉溪林場對殘次林進行補植、套種、改造,對中、幼林進行割灌除草、擴穴、撫育、施肥,加強封山育林,森林資源總量和生態功能不斷增強。同時林場還抓實抓細森林防火工作,嚴格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和日常巡山護林機制,以實行森林防火網格化管理,制定森林防火應急預案,成立森林應急撲火隊,并加強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和防火宣傳,森林防火工作成效顯著,建場以來沒有發生一宗森林火災。
多年來,汕尾市國有吉溪林場始終堅持守護國有資產為己任,將林場劃分為13個網格,實現“全覆蓋、無盲區”的森林管護網格化管理,嚴厲打擊非法砍伐林木等違法犯罪行為,筑牢森林資源安全屏障。
除了回歸生態本位,汕尾市國有吉溪林場還依托自身資源稟賦,找準結合點,促進紅綠相兼的旅游融合發展。該林場原是紅二師的整編地,是汕尾市有名的革命根據地,立足紅色歷史文化底蘊,林場在石碓涵工區建設了楊其珊紀念公園,將其打造成為汕尾市的愛國教育基地之一。為實現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在2014年林場依托自身優勢,建立吉溪三江森林公園,未來將打造成集森林景觀、水體景觀和紅色教育景觀為一體的森林公園。
【記者】彭駿
【通訊員】何溢流
?
來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