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觀眾向我們報料,說在他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村旁邊突然建起大型水泥攪拌站,他們很擔心生活、生產受影響,而且村民還發現這個水泥攪拌站居然沒經過審批,背后涉及很多問題。
這個正在建設的占地超過百畝的保利長大水泥攪拌站,位于汕尾市華僑管理區僑興街道第三社區,從畫面中可以看到,幾十名工人正在施工。
與水泥攪拌站一路之隔的村莊,是揭陽市惠來縣東港鎮白坑管區上樓村,當地村民反映,他們對這個攪拌站的建設并不知情,此前也沒看到任何通知通告。
有村民告訴記者,該水泥攪拌站主要是用于高速公路建設工程,村民們也支持這類民生工程,但根據《自然資源部關于規范臨時用地管理的通知》,臨時用地必須取得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審批,并向社會公開批準信息,記者查閱了汕尾市自然資源局官網,并未看到此臨時用地相關的審批公告。
揭陽市惠來縣東港鎮白坑管區上樓村 村民:
“發現一個情況,就是啥手續都沒有直接就建了,發現不對勁我們就去舉報了,汕尾12345回復了就是讓他們先停下來,從4月3日已經停了。”
記者從4月11日汕尾市12345熱線短信回復投訴人的內容中獲悉,汕尾市華僑管理區自然資源和建設局已向違法用地單位發停工通知書,違法用地單位正向汕尾市自然資源局申請臨時用地批復。
村民在投訴攪拌站問題的過程中,拿到了一份這一百多畝地的承包合同影印件。合同顯示,該地塊在2022年11月底已經承包給一私人老板30年,用于農業生產,有第三社區、僑興街道、華僑管理區農業農村和水務局的印章。
第三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蓋章的是社區書記溫惠洲,公章也是社區的,但這塊地是國有土地,社區沒有權力出租。
按社區的說法,這純屬社區書記一人“瞞天過海”的行為,目前該社區書記已因其它問題投案自首。隨后記者以村民的身份,來到同樣在合同上蓋章的僑興街道和華僑管理區農業農村和水務局了解情況。
記者走訪后發現,這份作廢不久的合同,就是第三社區書記私下把國有土地出租,可街道不僅沒制止還出面蓋章同意了,如果不是因為此次正好有村民投訴攪拌站的事情,這種把國有土地當成“搖錢樹”的行為是否就瞞天過海了呢?
4月18日,村民收到汕尾市12345熱線的最新反饋,確認村民反映的混凝土公司因土地性質存在違建等問題,已被勒令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