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汕尾教育
金廂中學 張丹雨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教育”一詞來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社會根據受教育程度選拔人才,而人也通過受教育實現社會地位的變遷。教育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教育與人類社會共始終!
我始終慶幸自己能及時抓住接受教育的機會,并好好學習,這才讓我成長至斯。我愛教育,更愛培養我的汕尾教育!
我感謝教導我的老師,感謝教育我的學校(陸豐市新光小學、市第三中學)。2002年我考上了以“以人為本,服務社會,內涵發展,彰顯特色”為辦學理念的汕尾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的五年間,我切實的牢記汕職院校訓“厚德、篤學、求真、尚能”,在認真學習增長知識的同時,也深深的領悟到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因此,在校期間,我也多次參加學院組織的“義教”,到臨近的幾個小學去給學生上課,也陪學生參加一些有趣的課外活動。看著一雙雙清澈專注的目光,我的心就激蕩不已。
汕尾教育培養了我,我也應該盡我的微薄之能為汕尾教育的未來添磚加瓦。所以,畢業后的我選擇“教師”這一神圣的職業。十多年來,我一直將自己的夢想放在學生身上,看到學生們因為教育而有自己對未來的規劃,我倍感欣慰!
想當初,我剛到這所中學時,也是懷著年輕的夢想,激情滿滿的投入教學,就是希望讓學生“用知識改變命運”。但,與此同時,我也在自己所教授的中學看到農村教育的落后。面海靠山,多么美好而理想的地理位置,可是單單漁業的發展無法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生產力低下、地理位置偏居一隅,再加上與外界交流的阻礙,嚴重限制了人們的發展,包括想法。這就使得很多家長寧愿早早的讓小孩輟學外出打工,也不愿小孩繼續接受教育。可是,不重視教育的培養,是沒有發展前景的。
慶幸的是,國家實施的“九年義務教育”讓很多家庭免除了學費的煩惱;政府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并加強宣傳教育對個人、家庭、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的重要性;以及學校領導和班主任等身體力行的到每個學生的家里去了解情況,作思想動員,并對一些特殊的家庭給予照顧和幫助,這才使得輟學率持續下降。
但是,無論做了多大的努力,有些東西也很難改變,那就是家庭情況。就拿我去年帶領的班級而言,大部分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和“偽留守兒童”(就是家長早上去工作,晚上才回來,學生幾乎自己管理自己),單親家庭,甚至還有兩個學生是沒有任何直系親屬(在學校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解決了他們的生活困境)。家庭教育的缺失,就使得學校教育的開展不那么順當,這也意味著教師身上的擔子更重了。為此,“堅持立德樹人”成了我們共同的任務和目標,而這也是師風師德的重要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就指出,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并強調要推進教育公平,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兼黨員,我會以此為動力,繼續努力奮斗,以身作則,用感恩之心來教育學生,為汕尾教育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