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蕪存菁,因愛而行
我的家鄉在汕尾,汕尾的一方水土哺育我成長,工作后,我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遠,我們對教育的愛,往往難以言表,常常是付諸行動。作為汕尾的教育工作者,對自己家鄉的教育事業的情感更是與眾不同。
我愛汕尾的教育,愛它的朝氣蓬勃,也愛它的不完美。與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幫助我們家鄉的教育與日俱進,是我的使命與責任。“去蕪存菁,改革創新”是我為此不斷踐行的理念。
習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這一重要論斷,既是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在實踐中的重要經驗總結,又是黨和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所在,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眾觀近年教研課題,我發現大都在提倡教育要改革創新,可見只有改革創新教育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
我覺得汕尾教育的改革創新也可以走自主創新路線,我們可以合理利用地方文化、地方資源作為教材,自主研究設計教育過程,開展具有自主創新精神的特色教育。以優秀的地方文化、特有的地方資源為載體,合理利用地方文化開展特色教育,影響更多的人對祖國、家鄉的優秀文化產生自信心與傳承意識,使教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具體措施:
一、傳承和發展當地優秀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
汕尾歷史悠久,孕育著不少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比如戲劇文化、節日文化、美食文化等等。“文以載道,文以化人。”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乃至民族的魂,因此,這些優秀的文化需要傳承,而學生正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
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絕不是簡單復古,亦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為今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優秀文化。
發展地方特色文化,可以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年齡特點、校園環境等實際情況選擇最為合適的。以我的調研地為例,多年以來,該地的足球運動氛圍較為濃厚,足球文化代代傳承。今年,該地有小學入選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而后,臨近小學也陸續將足球運動引進校園。此舉讓當地的校園足球運動迅速發展起來,既豐富了學校的課程內容,又充實了學生的課余生活,還能推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發展,為國家培養足球運動人才。
大部分學生能通過足球運動提高身體素質,同時,道德品質上也受到了熏陶、教育。譬如:這項團體運動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意識,提高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還能使他們更加熱愛學校,有了對學校的美好印象,他們與老師的關系也變得更加密切,對學校、對老師始終懷著一顆熱愛、感恩之心;再者,在球場上他們學到的體育精神對他們自身的學習也間接地起到了促進的作用,當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會更有勇氣迎難而上;學校里打架鬧事等不良行為也明顯減少,學生的注意力都轉移到自己更感興趣的事——足球運動中。
我認為,未來在有運動文化基礎的地方可以將足球課堂常規化,通過足球運動對學生進行影響深遠、含義深刻的體育、德育工作。
二、大力開展紅色教育
汕尾是一片紅色熱土,流傳著太多紅色故事。這里是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誕生地,我們也肩負著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作為人民教師,我們還有責任和義務培養出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可是,我在調研時發現,大部分教師要么對家鄉的紅色文化一無所知,要么從未對學生開展過紅色教育工作,導致對家鄉紅色文化有所涉獵的學生寥寥無幾。在學生面前談起家鄉、祖國的興亡、革命先輩的犧牲與當今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學生總是無法深刻體會,導致不能真正喚起他們的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更是無法激發他們報答社會、報效祖國的情懷。可如果學生連自己的家鄉、祖國都不愛,嚴重的甚至還對社會產生不滿與報復心理,那學校開展再多的工作都毫無意義。
我覺得,作為人民教師,我們可以主動當起紅色基因的傳承者。我們要先行了解家鄉的紅色故事,在校園營造中學習紅色文化的氛圍。然后,教師把家鄉的紅色文化帶進班級,通過班會課等多種形式教育學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再讓學生開口傳,將紅色故事傳遍校園。最后,師生還可以攜手讓紅色文化傳出校園,從而影響社會更多的人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報答家鄉、報效祖國。
三、讓文明建設成為特色教育開展的契機
習總書記講話時說道:“要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不斷提高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我認為,構建文明和諧的社會是校園開展教育工作的重要目的。當下,最切合當地校園教育工作開展實際的文明建設內容是:文明校園和生態文明建設。
(一)推進文明校園建設
建設文明校園的主要內容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師德建設,重點圍繞領導班子建設、思想道德教育、活動陣地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校園文化建設、整潔優美環境等方面開展工作。
深究其主要內容,可以學習到開展文明校園建設的多種方式,比如:建設活動陣地、組織多樣化的文化活動、開展校園環境整治行動等。思考特色的建設方式,能考驗學校的創新精神。推進文明校園建設,能彰顯出教育特色。
(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
汕尾地處大灣區,依山傍海。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教育者,我們可以依托海洋、森林教育資源,將其作為特色教育課程的教材,先引導學生了解海洋與森林文化,再影響他們保護好自己身邊的天然藝術課堂,并拓展學習相關安全知識。
我在調研時發現,汕尾的海域污染程度較深,人民保護海洋環境的意識不強。胡亂排放的無良工廠、肆意采砂的無良商家、從岸上漂流入海的彩色垃圾……都在瘋狂地挑戰大自然的底線。眼下,對學生開展保護環境教育迫在眉睫。
同時,近年來溺水事故、森林火災頻發。最新數據顯示:溺水是中小學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殺手”。森林火災更是會帶來毀滅性的后果。學生們雖然地處大灣區,但是對于海洋文化、森林文化了解甚少,他們不知道該如何保護海洋、森林資源,防范事故發生的意識更是微薄。
可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任重而道遠,生態文明建設就是特色教育的一大契機,它不單是為了讓教育變得有特色,它的意義追尋到根本,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總的說來,開展具有自主創新精神的特色教育意義深遠。這樣做不但能更加有效、有深度地對學生開展德育、體育工作,還能更深刻地影響他們形成健康的人格,為他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滿懷自主創新精神將會是教育改革的一塊重要的墊腳石!
我愛汕尾教育,汕尾教育如日方升,我唯有付諸行動才能揮灑滿腔熱情。當然,每個人的看法和想法不同,在教育改革的路上求同存異,只要能對學生產生正面影響又具有高效教育效果的,就是值得提倡的。相信汕尾的教育事業會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