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鏡兵
1930年初,高潭攻克后,紅軍49團發展到了400多人,海陸惠紫特委認為,蘇區政權基本鞏固,為了擴大戰果,紅軍必須繼續消滅蘇區外圍敵人的武裝力量,同時必須進一步擴大紅軍隊伍,加強部隊的建設,于是采取了以下三大措施:第一,全團集中,下放權力到團部;第二,健全黨的組織,加強黨對槍桿子的指揮;第三;加強后勤工作,改善部隊供給;第四;辦好紅軍教導隊,培養干部骨干。
通過以上建設措施,紅軍給養得到了改善,官兵素質顯著提高,部隊的戰斗力大大增強。
不久,紅軍為了執行特委的戰略部署,從駐地羅輋屯出發,兵鋒直指陸豐新田、河口兩鎮(現屬陸河縣)。新田、河口的國民黨民團聞訊,那里敢與紅軍對陣,在紅軍到達之前,早就溜之大吉了。
紅軍兵不血刃,取得了兩個圩鎮。
紅軍在河口鎮立足未穩,陸豐縣國民黨政府糾集了五個警衛隊中隊向河口撲來。
紅軍戰士在彭桂團長的指揮下,以最快的速度埋伏在大樹下村的后山上,嚴陣以待。
午后,敵軍來到了大樹下村前的河邊,這群身穿藍衣黃短褲的警衛隊,平日里橫行霸道,那里把紅軍放在眼里?他們毫無顧忌,很快就趟過了河,撞到了紅軍為他們設置好了的陣地上。
彭桂團長一聲令下,猛烈的排頭火把敵人打得昏頭轉向。這群家伙那里見過這陣勢,敵軍一下子就亂了陣腳,連紅軍的臉都沒看到,掉頭落荒而逃。49團戰士如猛虎下山,直把敵人追至木公寨的三口塘,俘敵幾十名,斃敵一批,繳槍幾十支。紅軍戰士把這群國民黨的警衛隊諧稱為“黃腳鴨”,打警衛隊就叫打“黃腳鴨”。
為了擴大戰果,打敗陸豐警衛中隊后,一、二營回羅輋屯休整,然后向紫金進軍。
三營也沒閑著,他們繼續東進,繞道大坪,駐深坑,攻陂溝,狠揍博美的警衛隊。直至2月份,三營才返回河田,駐扎在黃沙坑村。
陸豐國民黨政府不甘失敗,再次糾集了五個警衛中隊和兩連正規軍,向駐扎在黃沙村的紅軍49團三營官兵發起進攻。敵人兵至河口,分成兩路,警衛隊直奔河田,兩連正規軍迂回北溪,妄圖對紅軍進行腹背夾攻。
紅軍聞敵人來攻,兵分兩路,一路搶占制高點,迎擊直奔河田之敵;一路主動出擊,迎戰從北溪迂回之敵。
當迎戰迂回北溪之敵的隊伍到了溪東凹附近時,發現敵軍正在山坡上休息,這些所謂的“正規部隊”,一個個像鴉片鬼,東倒西歪躺在草地上。紅軍指戰員看到敵人這般模樣,迅速組織部隊,向敵人發起攻擊。躺在草地上的敵軍,有的還沒有反應過來,就到閻王殿報到去了,有的爬起來還沒來得及拿槍就成了俘虜,還有的連滾帶爬,狼狽逃離戰場。
直奔河田的警衛隊,雖說人數眾多,但是,卻是被紅軍的威名嚇破了膽的一群烏合之眾。當遭到紅軍的迎頭痛擊時,雖然組織了兩次沖鋒,但是,都是勉強而為的行動。警衛隊本想拿正規部隊當“膽”,沒想到“膽”一下子就丟了。警衛隊在兩次沖鋒中丟下了十多具尸體后,再也沒能力發起攻擊了。紅軍戰士一鼓作氣,向敵人發起了反沖鋒,警衛隊掉頭就逃,紅軍見好就收。
本次戰斗,紅軍指戰員頭腦靈敏,見機行事,捕捉到戰機及時出擊。正面迎敵的部隊,不畏強敵,以大無畏的氣勢壓倒敵人,最終使敵人全線敗退,獲得了以少勝多的重大勝利。
黃沙坑戰斗勝利后,三營返回黃羌羅輋屯宿營地。一、二營也從紫金完成了作戰任務后回師黃羌羅輋屯。
自進軍陸豐、紫金以來,紅軍消滅了大批敵軍,繳獲了一大批戰利品,同時紅軍隊伍迅速壯大,全團達1000多人,占全東江紅軍五個軍團總數的近一半,海陸惠紫蘇區也有了很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