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鏡兵
1930年4月,中央軍委南方辦事處成立。中央指示南方辦事處和廣東軍委,將東江四個團紅軍(即紅軍46團、47團、48團、49團)擴充為四大縱隊,成立紅軍第十一軍。同時指出,紅軍的任務除了幫助地方暴動外,發展方向是向惠州前進,而以匯合各方力量奪取廣東政權為目標。當月下旬,紅軍49團根據海陸惠紫特委的指示,進軍大南山,幫助潮(州)普(寧)惠(陽)農民暴動,奪取政權。
紅軍剛到大南山,國民黨毛延壽旅的戴戟團,糾集了本團及地方警衛隊共2000多人,向潮普惠根據地林招進犯。戴戟團在國民黨軍隊中有“鐵軍”的稱譽,是一支戰斗力比較強的部隊。
為了粉碎敵人的進攻,保衛革命根據地,紅軍49團軍事會議最終形成了“堅守陣地,堅決打擊來犯之敵”的統一意見。
彭桂團長根據軍事會議的決定,排兵布陣,他命令二營扼守拜(排)金山,正面迎擊來犯之敵;一營堅守左翼制高點,相機攻擊敵人;三營堅守右翼拜金山谷口;特務連配合大南山赤衛隊埋伏左側山地打擊敵人的援軍。
4月28日的黎明,敵軍向拜金山陣地展開了炮火轟擊,一千多發炮彈把拜金山炸得面目全非,敵人看到我軍陣地上毫無動靜,又命令重機槍向我軍陣地瘋狂掃射。然后,敵人開始向我軍陣地發起沖鋒。
紅軍沉著應戰,直至敵人進入射程內時,隨著彭桂團長的一聲令下,三營戰士同時從戰壕上向敵人發起攻擊。一時間,拜金山上槍聲大作,沖在前面的敵人紛紛倒斃,跟在后面的敵人有的趴在地上有的掉頭往回逃。
敵軍依仗人多彈足,反復向我軍陣地發起沖鋒。我軍戰士越戰越勇,有的戰士打完了子彈,就用石頭當武器。在此關鍵時刻,戰前聯系好的紅軍47團的部隊趕到了陣地前,彭桂團長及時組織反攻,戰士們精神抖擻,如猛虎下山,向敵人沖去。敵人擺在前面的一個連,很快就被紅軍消滅了。但是,敵人很快就組織了全團的反沖鋒,我軍再次撤回陣地,與敵人形成對峙局面。
戰斗持續到下午3時,彭桂團長命令拜金山以西警戒的特務連,沿著崎嶇的山間小徑登上拜金山。特務連的戰士們一直都在等待著首長的命令,聽到前方的槍炮聲,大家都心里癢癢的,如今有機會參與殺敵,戰士們個個精神十足。再說,紅軍49團的戰士大部分都是窮人家子弟,對于爬山走路,他們十分在行。
特務連這支生力軍一到,彭桂團長立即組織向敵軍發起反沖鋒。
我軍人人奮勇,個個爭先,敵軍被打得節節敗退,涉河奔逃,向惠來縣城方向逃跑。
紅軍一路追擊,敵人只恨爹娘少生兩條腿,跑得慢的敵人不是被消滅,就是當了俘虜。追擊10里后,我軍才收兵。
紅軍首戰大南山,斃傷敵人200多,俘虜敵人80多,擊毀敵人的迫擊炮2門,繳槍300多支,子彈多擔。
戰后,在民間流傳著:“鐵軍遇鋼鐵,變成豆腐軍”。還有兒歌唱道:“紅軍49團,打敗毛匪軍,保衛大南山,威名震潮汕”。
拜金山之戰后,紅軍49團和紅軍47團在當地赤衛隊的配合下,先后攻克了流沙、麒麟、棉湖等圩鎮。但是,不久后又在敵人的反撲中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