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印發的《健康兒童行動提升計劃(2021—2025年)》提出,三級兒童醫院和有條件的二級兒童醫院應當設置中醫兒科,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用中醫藥技術方法開展兒童基本醫療和預防保健。
中醫綿延千年,凝聚了歷代醫家的經驗和智慧,對小兒喂養、起居、體格鍛煉、疾病預防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見解。中醫兒童保健,是指在中醫基礎理論和相關臨床指導下,以“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為指導原則,開展兒童中醫預防保健和疾病診治工作。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希望,孩子的健康更是每個家庭非常關注的,同時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是醫務工作者的責任。汕尾逸揮基金醫院兒科緊跟國家衛健委政策要求,發揮中醫藥在兒童保健中的優勢,在兒童保健門診、兒童生長發育門診開展中醫特色療法,包括小兒捏脊、小兒推拿、中醫體質辨識及生活指導、中藥口服治療、中藥顆粒、藥浴等。
?
?
?
針對新生兒黃疸、消化不良、厭食、便秘、慢性腹瀉、多汗、反復呼吸道感染、鼻炎、夜啼、先天性斜頸等疾病,開展小兒推拿,通過辨證施治,達到治療目的。
?
我國素有“藥食同源”的說法。“是藥三分毒”、“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的觀念深入人心。中醫飲食療法有預防為主、辨證配膳、貴在調和的特點,通過中醫望聞問切對孩子進行體質辨識,對有偏頗體質的孩子如氣虛質、陰虛質等,給予相應的包括飲食、生活起居、活動及推拿保健穴位方面的全面指導,同時也提供食療方案,通過辨證施膳,讓孩子在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中防病治病,健康成長。
通過中藥口服調整臟腑、平衡陰陽,以達到治療疾病,增強抵抗力的目的。中醫治療常見病種包括:反復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力低下)、反復咳喘、小兒積滯、厭食、嘔吐、便秘、腹痛、夜啼、小兒抽動癥、生長痛等。
?
用藥物煎煮后或顆粒劑溶解后的水外洗患處,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可用于新生兒黃疸、日常保健、生長痛等。
?
?
?
?
來源:汕尾逸揮基金醫院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