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醫院肖治宇院長的帶領下,我院普通外科聯合麻醉科、B超室為一名結腸癌術后肝轉移瘤患者實施了B超引導下經皮肝腫瘤微波消融治療,該項技術的成功開展,填補了我院這項技術空白。
?
案例回顧
61歲男性患者,4年前曾因“乙狀結腸癌并肝轉移”行乙狀結腸癌根治術、肝轉移瘤切除術,術后規范化療、隨訪,1個月前在我院復查發現肝右葉有一轉移瘤,大小約3cmx2cm,入院后經多學科MDT討論患者有手術切除及消融指證,其中手術創傷大,但小的肝腫瘤消融治療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效果與手術切除相當,經與患者及家屬積極溝通病情,最終決定行肝轉移瘤微波消融治療,在肖治宇院長的指導下,我院普通外科聯合麻醉科、超聲科一起為患者實施了B超引導下經皮肝腫瘤微波消融術,手術過程順利,術后恢復良好,術后第2天順利出院。
?
術前、術中B超引導精準定位


肖治宇院長進行手術指導
?
消融治療介紹
?
盡管外科手術被認為是肝癌根治性治療的首選治療方式,但由于大多數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手術治療。目前已經廣泛應用的消融治療,具有對肝功能影響少、創傷小、療效確切的特點,在一些早期肝癌患者中可以獲得與手術切除相類似的療效。
肝癌消融治療是借助醫學影像技術的引導,對腫瘤病灶靶向定位,局部采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直接殺滅腫瘤組織的一類治療手段。主要包括射頻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 MWA)、無水乙醇注射治療(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PEI)、冷凍消融(Cryoablation, CRA)、高強度超聲聚焦消融(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 HIFU)、激光消融(laser ablation, LA)、不可逆電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 IRE)等。消融治療常用的引導方式包括超聲、CT和MRI,其中最常用的是超聲引導,具有方便、實時、高效的特點。CT、MRI可以用于觀察和引導常規超聲無法探及的病灶。CT及MRI引導技術還可以應用于肺、腎上腺、骨等肝癌轉移灶的消融治療。
消融的路徑有經皮、腹腔鏡、開腹或經內鏡四種方式。大多數的小肝癌可以經皮穿刺消融,具有經濟、方便、微創等優點。位于肝包膜下的肝癌、特別是突出肝包膜外的肝癌經皮穿刺消融風險較大,影像學引導困難的肝癌或經皮消融高危部位的肝癌(貼近心臟、膈肌、胃腸道、膽囊等),可以考慮采用經腹腔鏡消融、開腹消融或水隔離技術的方法。
來源丨普通外科
編輯、初審丨蔡世春
審核丨王漢國
審核發布丨徐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