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決定生產到第一只口罩下線,10天!日產量從2000只提升到七八萬只,4天!這是位于汕尾市海豐縣的廣東娜菲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抗擊疫情中交出的第一份轉產答卷。娜菲是一家有22年生產歷史的個人衛生用品企業,主要為女性和嬰幼兒衛生用品知名品牌代工。
該公司負責人周先生說,受疫情影響,一“罩”難求,為解燃眉之急,大年初三他決定停掉工廠的所有成人和嬰幼兒衛生用品生產線,改造機器設備生產口罩。
讓原本生產個人衛生用品的機器適配口罩,周先生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是,工廠里的技術人員經評估后認為可能性和可行性都太小了。改造不了機器,周先生立即想到第二個方案,新購設備。但緊急聯系生產廠家后,得知口罩機已經脫銷,訂貨需要45天。無奈之下,周先生只有求助政府部門。在汕尾工信部門的幫助下,周先生一行大年初四去到東莞,尋求口罩機。結果還是遺憾。大年初五,汕尾工信部門起草文件,向上級匯報,經省有關部門協調,得到可給汕尾一條生產線的消息。年初八,汕尾市派代表去到東莞,得知這條生產線要15天后才能交付。山窮水復疑無路,正月十一,事情終于迎來轉機,汕尾市政府通知周先生,找到一條已經閑置三年的生產線。
“感謝公司這些素質過硬的技術人員。”周先生說,把生產線運回后,他們企業的技術人員立即對設備進行了升級改造,正月十三,第一只口罩正式下線,此時距離他決定轉產過去了10天。
這臺原始設定產能為三萬只的二手口罩機,在娜菲的無菌生產車間里,僅僅用了四天時間,就將產能從第一天的兩千只提升到七八萬只。截至2月10日,經娜菲改造升級并投入運營的二手口罩生產線已經有兩條,100多工人分三班24小時運作,現在工廠日產口罩已達30萬只。
周先生說,為生產口罩,他已經投入了3000多萬元,除了備好2000萬只口罩的原材料外,他還從韓國日本各購入一條口罩生產線,2月25日左右可投產,屆時口罩產能可到日產80萬只,其中70%為一次性口罩,三成是醫用外科口罩。
除了口罩外,周先生還利用自身優勢,在園區另外一家企業的技術支持下,生產醫用防護服,現在產能為日產500套。周先生說,娜菲除個人衛生用品外,此前還面向歐美市場生產防護服原材料。
“不計原材料成本,現在口罩的銷售收入尚不夠工人工資。”周先生坦言,停掉個人衛生用品生產線,轉產做口罩,不是一個基于經濟收益的考慮和選擇,他現在也沒有時間考慮疫情過后口罩產能的消化問題。
周先生說,現在銷售問題他不用花費精力,由政府統籌,最讓他頭疼的還是口罩原材料的緊缺。?
來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