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11日,隨著無人機在汕尾各縣(市、區)上空盤旋作業,一粒粒樹種從天而降。這是汕尾對各縣(市、區)個別造林困難地、宜林荒山、疏林地、林中空地等地塊進行“飛播造林”。
10日當天上午,工作人員以品清湖南岸的鯉魚頭空地處作為臨時“飛行基地”,抓住天氣、風向有利時機,進行無人機“飛播造林”工作。此次飛播按照預設航線飛行,飛行3架,每架每次裝種近100斤種子,半小時共播種面積約500畝。
在汕尾,無人機已經廣泛用于噴灑農藥、施用化肥等農業環節。然而,用無人機進行植樹造林,顛覆了不少人心目中傳統人工植樹認知。“近期,汕尾雨水較多,正適宜飛播作業。”工作人員介紹,用無人機飛播技術,載著種子單次飛行時長約為10分鐘,播撒種子重量最多為100斤。
飛播造林具有哪些優勢?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無人機飛播的核心優勢,即具有能耗少、作業區域精準、作業安全系數高等優點。在一些山高坡陡,土壤瘠薄的地方,人工造林十分困難,風險系數大,無人機高空飛行可以克服地勢和地貌險峻的不利條件,不少無法通過人工植苗造林進行綠化的地方,通過飛播造林,從而提高汕尾山體的植被覆蓋率,優化森林群落結構,提高林分質量。
除了技術過硬,播撒樹種的選擇也至關重要。此次無人機飛播的樹種可以說是精挑細選,有大葉相思、火力楠、鐵刀木、黎塑、紅錐、油桐、木荷等樹種,每畝播種量1斤(混合)。城區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余志躍介紹,考慮到自然生長環境因素,選擇了天然更新能力強,產量多、易采收、易儲存的樹種。此外,適宜自然立地條件的同時,還兼顧考慮了樹種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景觀價值。
無人機飛播造林這么多好處,能完全取代人工造林嗎?余志躍說:“飛播種樹不能完全替代人工種樹。飛播造林適宜于山高坡陡,面積較大的造林困難地、宜林荒山等區域。對于特定地區的植樹造林,特別是景觀樹、經濟林,就得科學、合理地采取人工作業。”
兩天時間,汕尾市林業局完成飛播造林覆蓋面積約2000畝,共涉及市城區、紅海灣經濟開發區、海豐、陸豐、陸河,進一步提升森林質量,助力綠美汕尾生態建設。
【采寫】南方+記者 彭駿
▍圖文來源:南方+(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