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至18日
18日
南方+記者在現場看到
鲘門鎮紅泉村玉海灣海灘上
布滿了生蠔等海鮮
不少村民打著傘、提著桶、拎著袋子
忙著撿拾海鮮
海灘上還停了不少車
一層層空蠔殼空貝殼鋪在海灘上
頗為壯觀
![]()
本地人林先生告訴記者
前一天人比較少,今天人多了
很多人聽說玉海灣有很多生蠔
都紛紛準備了
夾子、水桶等工具前來
![]()
然而,令很多人不解的是,這么多的生蠔從哪里而來?難道真是臺風刮來的?記者多方采訪試圖尋找答案。“主要是前面海域有人養殖,特別是芒嶼島周邊海域。不過一般都不建議撿來吃,這些生蠔有的沙子比較多,有的不新鮮。”深汕特別合作區鲘門鎮紅泉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葉宣介紹,以前“臺風天送來這么多生蠔”的情況比較少,近年轄區河流禁止養蠔后,很多養殖場就搬到了海上。![]()
位于鲘門海域海洋牧場的養殖人員呂保濤告訴記者,一般附近都是有養蠔的,蠔長在石頭上,不會輕易掉下來,而臺風一來,受到西南的風浪影響,蠔米掉下海去,漁民也只能撈上來一部分。而海里面也有泥地,有沙地,掉到泥里的生蠔基本就死了,而掉到沙里的就“幸存”下來,還會隨著浪一起被沖到海灘上。深汕特別合作區農業農村和海洋漁業局海洋科行政事務員魏文強表示,海上生蠔都是延繩吊養,風浪大的時候蠔殼會脫離繩子,被浪打上岸。目前,鲘門海域的芒嶼島和江牡島都有養殖生蠔,江牡島較遠,很少有生蠔被沖過來;較近的芒嶼島養殖生蠔沖過來比較多。![]()
因為生蠔一般生長在潮間帶的漫灘和淺海海床上,這些地方在臺風來臨的時候很容易被波浪刮動。由于生蠔的貝殼都相對較輕,波浪會把生蠔從海床上掃走,然后拋到海岸線上。因此,一旦有臺風登陸,海岸線上就會刮來大量的生蠔。![]()
“沙白生存在沙子里面,臺風天潮大,沙子卷起,沙白就給卷上來了。”鲘門鎮民生村委委員羅麗揚說,“不過我們不建議臺風天去海灘,風大浪大,要確保安全第一。”臺風遠離,廣東降雨仍多
7月18日23時33分,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臺發布快訊:“泰利”已于18日20時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龍州縣境內減弱為熱帶低壓,其中心于20時20分前后移入越南北部,目前其風力進一步減弱,已很難確定其環流中心,中央氣象臺23時對其停止編號。預計,18日,受“泰利”外圍螺旋雨帶影響,廣東中南部市縣仍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局地伴有8級左右雷雨大風;中西部海面和沿海市縣風力逐漸減弱。![]()
18日,廣東中南部市縣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北部市縣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白天粵西、珠江三角洲南部沿海市縣和海面平均風6級~7級、陣風9級,夜間轉平均風5級、陣風6級。出門記得帶傘
注意路況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