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林業局正式公布了2023年廣東省森林城鎮名單,番禺區石樓鎮等35個鎮成功入選,其中生態旅游型19個、休閑宜居型13個、嶺南水鄉型3個。記者獲悉,這是廣東省首批森林城鎮,分布于全省16個地市,將示范帶動提升城鎮人居環境和人民生態福祉。
東莞市橫瀝鎮航拍圖。黃柏榮 攝
廣東省森林城鎮,是指在城鎮管轄范圍內形成以森林和樹木為主體、山水林田湖草相融共生的生態系統,具有嶺南特色,且各項指標達到《廣東省森林城鎮評價指標》(下稱《評價指標》)要求的城鎮。《評價指標》分為通用指標、特色指標及指標計算方法三大方面,其中明確要建設500畝以上的大面積森林景觀斑塊1處以上,建有1處以上全民義務植樹基地,營造“青年林”“巾幗林”等主題林1處以上,古樹名木保護率達100%,水體岸線自然化率達85%以上,適宜綠化的水岸綠化率達86%以上,城鄉居民每萬人擁有的綠道長度達0.5千米以上,建有參與式、體驗式生態課堂、生態場館、自然教育基地或林長綠美園等生態科普教育場所1處以上,每年舉辦森林城鎮主題宣傳活動4次以上,開展觀花、賞葉等體驗活動1次以上,開展空氣質量、噪聲、負氧離子等森林游憩環境監測預報1項以上等,全面、細致規定了森林城鎮的評定標準。
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
記者了解到,廣東省森林城鎮申報主體為鎮、鄉、街道,由縣、市級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廣東省林業局評定和監測評價,分為生態旅游型、休閑宜居型、嶺南水鄉型三種類型。其中,生態旅游型重在依托森林景觀資源、紅色旅游資源和歷史人文資源,為城鄉居民提供生態游憩、森林體驗等活動;休閑宜居型要求依托城鎮建成區內的森林綠地資源,以滿足城鄉居民日常休閑、健身鍛煉、文化娛樂等需求為目標;嶺南水鄉型明確依托城鎮鄉村的江、河、湖、庫等濕地資源,構建林水相依的生態格局,功能穩定的濕地生態系統。
如韶關市仁化縣董塘鎮圍繞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和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加強實施村內基礎設施提質改造,建設綠美村莊,打造美麗庭院、四小園、油菜觀賞、農田觀光等特色旅游點,形成點、線、面結合的全域生態旅游品牌。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地處珠三角腹地,依托自身良好的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大力推動提升鎮內生活品質、促進完善生態系統、普及自然教育、發展文旅產業,建設成為了具有獨特鄉土情懷與人文氣息的休閑宜居型森林城鎮。東莞市橫瀝鎮突出抓好增加城鎮綠量、實施生態環境治理、全面建設美麗鄉村、推進水網凈化綠化、大力保護自然生態資源、普及全民自然科普教育等重點工作,初步建成了具有獨特鄉土情懷、人文氣息、文化特色的嶺南水鄉型森林城鎮。
韶關市仁化縣董塘鎮河富村委會大井村古樹群(航拍全貌)。
“廣東省森林城鎮建設是城鄉一體綠美提升行動的重要內容,是我省‘五級創森’體系的重要環節,也是森林城市建設向鎮村延伸的主要抓手”。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早在2017年,“廣東省森林小鎮”就開始建設認定,截至目前,已建有175個。本批森林城鎮將與之結合,按照省城鄉一體綠美提升行動具體要求,不斷鞏固提升我省森林城鎮建設成果。
據省林業局透露,接下來,廣東各地將基于城鎮自然稟賦,緊緊圍繞森林城鎮建設目標任務,建立健全森林城鎮建設工作機制,科學編制總體建設規劃,因地制宜開展城鎮綠化,依托林網、水網、路網完善城鎮生態網絡,增強城鎮綠地的系統性、協同性,提升城鎮生態空間品質,打造“林和城相依、林和人相融”的高品質城鄉綠美生態環境。
2023年廣東省森林城鎮名單
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
珠海市:斗門區斗門鎮、金灣區紅旗鎮、斗門區蓮洲鎮、斗門區井岸鎮
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
韶關市:仁化縣董塘鎮、南雄市坪田鎮、樂昌市五山鎮、新豐縣黃磜鎮、仁化縣大橋鎮
河源市:東源縣新港鎮、和平縣熱水鎮、紫金縣南嶺鎮、連平縣田源鎮
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大埔縣百侯鎮
惠州市:惠東縣白盆珠鎮、博羅縣觀音閣鎮、龍門縣龍潭鎮
汕尾市:陸豐市陂洋鎮
東莞市:厚街鎮、橫瀝鎮、大朗鎮
江門市:開平市馬岡鎮、臺山市四九鎮、鶴山市鶴城鎮、恩平市沙湖鎮
湛江市:廉江市石角鎮
茂名市:電白區電城鎮
肇慶市:德慶縣悅城鎮、懷集縣崗坪鎮
清遠市:陽山縣嶺背鎮
潮州市:饒平縣建饒鎮
云浮市:羅定市龍灣鎮
▍圖文來源:南方+(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