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市民向南都記者反映,他與親屬去年跟一名自稱是廣東東莞市大嶺山鎮大嶺村一宅基地及房屋所有人的男子,通過簽訂“合作建房協議書”購買了該宅基地民房的6個單元房,已預付90萬元。后其被告知該男子涉及“一房多賣”已被公安機關控制,現希望賣房者可盡快退回預付款項。4月初,大嶺山鎮政府方面回應稱,該案件已經移交檢察院進行公訴,正在全力辦理中,還請受害人耐心等待法院判決結果。常年居住在深圳的市民鐘先生反映,東莞市大嶺山鎮大嶺村第二經濟合作社甕窯長興二街27號101號的宅基地涉及“一房多賣”,他和親屬總共被騙90萬元。鐘先生稱,他和妻子、姐姐及妹妹,四人在2023年3月12日向自稱是宅基地及民房所有人的袁某某購買了涉事宅基地民房中的6個單元,每個單元面積為92平方米,單個售價為24.8萬元,四人共預付90萬元,并與袁某某簽訂了“合作建房協議書”。根據雙方簽訂的其中一份“合作建房協議書”內容,甲方袁某某擁有前述宅基地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與乙方鐘先生計劃進行合作建房,現該住宅正在建設樓房,計劃12層。雙方約定由乙方出資24.8萬元進行該地塊項目合作建樓,待房屋建成后該樓相關單元房作為乙方出資合作的分配回報。協議書還稱,乙方付清合作建房款后,擁有相關單元房的70年所有權。然而,至2023年5月,鐘先生從其他購房者處得悉涉事宅基地房屋的房子涉及“一房多賣”,已有多名受害者報警,袁某某已被公安機關控制。鐘先生及其親屬發現受騙,希望袁某某可以從速退回購房的預付款項,然而至今將近一年仍不知何時才能獲得退款。4月初,大嶺山鎮政府方面回應南都記者稱,經向有關單位了解,該案件已經移交檢察院進行公訴,正在全力辦理中,還請受害人耐心等待法院判決結果。據了解,鐘先生及其親屬所“購買”的房屋為小產權房。什么是小產權房?購買小產權房有哪些風險?為此,南都記者咨詢了北京市盈科(東莞)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方翠珠。方翠珠介紹,小產權房是指在農村集體土地上建設的房屋,未辦理相關證件,未繳納土地出讓金等費用,其產權證不是由國家房管部門頒發,而是由鄉政府或村頒發,亦稱“鄉產權房”,或者是國有土地上建設的歷史遺留的產物。小產權房有諸多法律風險。方翠珠指出,小產權房無法辦理房產證,買賣雙方簽署的購房合同為無效合同,無法在房管局進行備案登記。因為小產權房無法進行不動產登記,所以買方很難確認賣方有沒有將房屋再次出售,所以容易出現“一房多賣”風險。同時,因脫離監管,房屋質量容易出現建設標準不達標的情形,存在安全隱患,且小產權房不能辦理變更登記,房屋的物權人難以變更,在市場上流通存在難度。此外,對于小產權房未經土地行政管理部門批準而使用集體所有土地的,涉嫌違法用地,小產權房無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涉嫌違法建設。還有可能面臨被征用、征收、強拆等行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