妝容多彩、著裝精美的戲劇人物在商場內跳起英歌舞,引來觀眾陣陣歡呼;活靈活現的虎獅表演吸引了民眾駐足觀看、拍掌稱快……“五一”假期,海豐天虹購物中心(下稱“海豐天虹”)內人潮擁擠,人氣十足,這些特色傳統表演帶來了獨特的體驗,“活”了非遺,更“火”了商圈。
![]()
走進海豐天虹,一個高3.6米、寬3米的“麒麟獅王”在大廳中央格外顯眼,其外形勇猛威武、神態逼真,傳神勾勒出汕尾人民倍感親切的獨角麒麟形象,也彰顯了我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海豐麒麟舞的深厚藝術底蘊。
海豐天虹購物中心的“麒麟獅王”吸引過往群眾打卡拍照。
據海豐天虹助理總經理張小煥介紹,這個“麒麟獅王”于今年1月進駐,為辦好迎新春活動,海豐天虹專門請當地文創館特制了它。如今幾個月過去了,記者走訪時發現,現場仍不斷有前來與“麒麟獅王”合影留念的市民群眾。“這么高大的麒麟很少見到,讓人感覺既威武又親切,大家都忍不住和它拍照留念了。” 慕名而來的陳女士正在請親友幫忙合影。
除了“麒麟獅王”外,商場內隨處可見其他汕尾特色文化元素:印有白字戲服裝圖案的燈牌、具有汕尾民居特色的活動展區、融合地方著名景點地名的指示牌……
記者注意到,在海豐天虹地下停車場入口一面長20米左右的墻壁上,涂滿鮮艷畫作。全幅以藍色海浪托底、黃橙色云山作背景,中間有大寫的“海陸豐”字樣,周圍的媽祖像、麒麟舞、英歌舞、玄武山等汕尾代表性文化元素排布其間,令人過目難忘。據了解,海豐天虹布置這面墻旨在融入更多本土文化元素,在進一步拉近與消費者距離的同時,宣揚汕尾的優秀傳統文化。
非遺:八仙八獸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大型商超的經營方式逐漸轉型升級。“為了更好服務市民,尤其是在各個節日期間開展活動時,我們設計加入了很多本地非遺元素,比如白字戲、西秦戲、汕尾漁歌等,讓更多人了解海陸豐獨特的文化魅力。同時,根據群眾喜好,設置了擂茶日喝茶、冬至派發地方小吃、元宵猜燈謎等活動,以增強消費者的認同感、增加文化活動趣味。” 張小煥說。
據了解,自開業以來,海豐天虹共計開展100多場大型文化活動,其中,汕尾非遺文化、古風巡游、國潮表演等;各場活動曝光量達100萬,活動覆蓋整個汕尾地區,獲得群眾一致好評。
在文化發展與商業發展實現互促互進的過程中,僅靠商家“一頭熱”必定難成,非遺如何恰當融入商業活動?當地職能部門的有效指導和積極作為在其中是不可或缺的。
“我們組織了深受本地群眾熱愛的舞龍舞獅、滾地金龍、獅猊表演和白字戲、西秦戲等非遺民俗項目進商超,開展虎獅掛件等文創產品銷售活動,以接地氣的活動聚人氣,提升市場活力和消費潛力,有效推動了傳統非遺民俗融入現代商場文化。”海豐縣文廣旅體局副局長陳錦鋒介紹。
“我們會對商家加以指導,推薦更契合商場活動主題的非遺項目,讓文化效應與商圈活力相融實現最大效益。”陳錦鋒告訴記者,該局會在商超報備籌辦相關活動時,對其提供指導意見和相關協助。在今年春節元宵期間,以海豐天虹為代表的商超及大型綜合體,就因舉辦非遺活動而增加了人流量 60 萬人次,增加銷售額 900 萬元。
“我關注到,近期海豐天虹舉辦了多場非遺活動,受到了許多市民的喜愛,呈現出新時代背景下汕尾非遺傳承與商業融合發展的嶄新風貌。”我市非遺研究者羅淑君認為,商超在經營中融入非遺活動這一舉措值得肯定。她建議,商家可以進一步加強文創產業、體驗式消費、科技創新、旅游餐飲等新興業態與非遺元素的結合,通過不斷創新活動形式,如主題活動設計、文化創意市集、非遺工藝品DIY活動、數字化展示與互動體驗等,打造更具吸引力和參與度的活動。
如今,汕尾非遺在消費場所頻頻亮相——周末商場舞臺上的西秦戲表演格外吸睛、清明時節酒樓飯店里“擂茶節”活動熱氣騰騰、春節期間購物中心里的麒麟舞表演令觀眾心潮澎湃……非遺越來越貼近生活,深入多種消費場景,在城市生活中逐漸形成一種文化與商業相乘融合的新潮流。
非遺進商場,是文化與商業相融,是精神文明與經濟活動的雙向奔赴,映照著社會發展的萬千氣象,凝結著百姓生活的精神跋涉。在非遺傳承發展和商超經營中,人氣促景氣,留住人,方能“傳”、才能“營”,將非遺融入商圈,兼顧文化和經濟效益,在活化非遺的同時創新文化活動和商業活動的宣傳方式,在不斷涌動的人潮中,以獨特的文化魅力傳遞精神力量,以豐富的文化活動厚植商圈的文化內涵,以不斷的人氣燃旺行業景氣,讓非遺煥發活力,讓商超經營贏得口碑。